搜神记里有两则志怪故事。
其一《王道平》:秦始皇时,有个叫王道平的年轻人,少时和同村的女孩子父喻交好,约定终身。但不久王道平应征入伍,流落南方,九年未归。父喻的父母见女儿长大,就将她许配给了刘祥,女儿不肯,但在父母的逼迫下还是出嫁了。三年后,郁郁而终。又过了三年,道平回来,知道父喻已经死了,“悲号哽咽,三呼女名,绕墓悲苦,不能自止。”谁知道父喻显灵,魂魄前来,让他开冢破棺,可令自己复活。道平照作,父喻果然活了过来,和他一起回家了。父喻的丈夫刘祥听说这件事,惊怪之余,诉之于官,争夺父喻。最后大王判定父喻归道平做妻子。精诚贯于天地,而获感应如此。
从这个故事看出:一、父喻对自身没有任何自主权,不管是生前嫁给刘祥,还是死而复生后由官方判定归属。被当作物品一样由人争夺。女性获得工作的权利和自主决定婚姻的权利时间都不长久。二、父喻已经嫁了人,最后却还是和王道平在一起了,王道平不嫌弃她,她也不自惭已非完璧,避免了一个魂断蓝桥式的结局。这种观念在当时应当是罕见的。真情冲破世俗观念的藩篱,冲破生死之间的阻隔。毕竟真情也是罕见的。
其二《吴王小女》:
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喜欢童子韩重,韩重去齐鲁游学,出行前嘱咐父母向吴王求婚。吴王怒,不许。紫玉气结而死。韩重回来后哀恸,去紫玉墓前凭吊,紫玉显灵,伤感唏嘘。然后紫玉邀韩重一起进墓室,韩重惧她为鬼,不敢答应。紫玉说“我当然知道生死异路,但今当永诀,你难道怕我会害你吗?我诚心实意,你怎么能不相信呢?”韩重被她感动,送她还冢,留了三日三夜,成夫妇之礼。后韩重临走时,紫玉赠他明珠,嘱咐他保重身体,若到她家,问候一下大王。韩重出来后说了这件事,吴王大怒,说韩重造谣,污秽亡灵,明珠定是掘墓所得,要捉拿韩重。韩重走脱,到紫玉墓前告状。紫玉让他不要担心。
大王在梳发的时候,忽然见到紫玉,惊愕悲喜,问她怎么得以复生。紫玉跪在地上说,昔日韩重求婚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后来韩重前来吊唁,感念他有始有终,才与之相见,并送他明珠。并不是盗墓所得,不要治他的罪。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
深深打动我的,是最后这一句“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吴王厌恨韩重,三不知地摸索上了他的女儿,女儿可能已经失了清白,但还是不能答应他们的婚事。女儿已经死了,做父亲的思念伤心,再见她时的惊愕悲喜,她跪在地上静静地陈说前后因由,也许对父亲还是有一点怨,但已经不重要了。心上人见到她畏惧她,做母亲的听到她自然而然地前去拥抱她。她却化为云烟了。
这一千多年杜撰的故事,却有着真实的细节。君子一诺不仅是眉间尺式的刎首相交,也是尾生抱柱的坚持决绝。因为情爱“死而复生”也成了文学史上的情节模型,在后来的《聊斋》、《牡丹亭》中反复重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