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十年了,当再次到京都见到恩师山矢老师时,岁月早已在他苍老的脸庞上深深地镌刻下道道雕痕,只有那双深邃的双眼,依旧慈祥,爱怜。
这篇文章最早写于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当时因为等待日本留学的手续,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踏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在茫茫人海中寻求着自己的人生定位。或者因为对自己能力还不自信,在出国前的那段时间里,我并没有去打工赚点外快,大半年来一直蛰伏在家里。没有繁重的课业,复杂的人际,远离的尘世的宣泄繁杂,生命里似乎只剩下那本《资治通鉴》和托福词汇,还有窗外那座巍峨古老的泰山……
“远望富士山,我浑身充满力量。所以你也可以远望泰山”。---山矢老师曾说。是吗?当时天真的我还真专门站在窗前看了半天,没能精神抖擞,反而倦意席卷全身。可能是刚爬山回来的缘故吧,我没能理解那句话的真正含义。现在想起来还真的有些可笑:山矢老师让我遥望的不是那个从小就爬了无数遍的泰山,而是它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每当我伏案学习,抬起那疲惫的双眼远眺泰山,那句话遍一次次萦绕耳旁。
初始山矢老师是在大三那一年。一件青白相间的PoLo衫,再配上牛仔裤,脚上穿着一双耐克运动鞋。光这身打扮很难相信眼前是一位60岁的日本老人,只是脸上的道道皱纹,微微卷曲的银发,昭示着岁月的辙痕。金边眼镜后面一双深邃充满智慧的双眸,折射出的目光让人感到慈祥安宁。「初めまして、私は山矢と申します」老师一边介绍一边用粉笔写下自己的名字。或者是第一堂外籍老师课的缘故吧,同学们似乎都很兴奋,踊跃用自己生涩的日语来自我介绍。当我介绍我的家乡是山东泰安,从小在泰山下长大时,山矢老师眼镜似乎一亮,“泰山?哦,在日本很有名的。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爬一下泰山。”当时我以为那只是句寒暄语,可是一年后山矢老师真的来到我的故乡,亲自感受了“五狱独尊”的魅力。
正是由于对中华文明的喜爱,山矢老师从日本京都来到中国青岛。作为外籍老师,他向我们教授日本文化,同时也想切身感受中华文明,研究中国文化。山矢老师说他从小时候就很喜欢中国文化,一直梦想来到中国生活,可是直到退休后才有了这样的机会。他能够熟背《论语》,唐诗宋词,能够讲述《三国志》《水浒传》的故事,而且经常让我们这些中国学生感到惭愧汗颜;对于中日文化交流史,从徐福东渡到战后中日建交他更是耳熟能详。只有一次,当我向他问起那段战争历史时,一向健谈的他沉默了。许久,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反对大家的观点和立场,从某个角度我也很欣赏。但是作为一个学者,一个老师,我所能做的就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授。大家都是日语系的学生,是学习语言的学生。语言本身是很美的,它传达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正是有了像大家这样的人,中日之间才会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将来,我们就文化本身进行交流,我会更高兴……”
由于时间太久了,我只能回忆这些。其实,那并不是我所期待的答案,但是他却从另一个角度对我的疑惑进行了诠释。记得当时我又丝丝的感动,仿佛感到一种精神,一种勇气,超越了历史的遗恨,超越了世人的愤俗,凝聚在那段朴实无华的话语后的,是一颗微微颤抖的心。
我不得不承认,像我们这样的80后,生长在改革春风现代化新时期,思想开放,生活富裕,衣食无忧。没有战争年代年青人的艰苦奋斗,没有文革时期年青人的激情澎湃,唯独“打倒日本鬼子”口号,一直贯穿每一代年轻人的心。或者历史真的给了中国人民太多太重的伤害,以至于几十年后每个人心里都还隐隐作痛。其实长久以来我没有以学习日语感到骄傲。每当其它学院朋友问起我专业时,都会感到异样的眼光。我能够理解那种目光里包含了多么复杂的含义。所以,大学初期我都有些彷徨疑惑萦绕在自己心头。直到那时候,我似乎明白自己学习日语使命,知道了自己奋斗意义。痛苦留下的伤疤会慢慢愈合,但历史的车轮仍滚滚向前。所以,将来我也要像老师那样做一名文化传承使者,中日交流桥梁。
到了大三下学期山矢老师开始教授我们日本文学。日语本身已经成为学习文学的工具,熟练使用这个工具我们需要从文章中分析出作者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并练习写作。在枯燥乏味的文章中,山矢老师总是能够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他鼓励我们用日语写作,锻炼我们写作能力,而且他还进行批阅。在日记中,他了解到我对《三国志》十分感兴趣,课下便借给我一本书---《三国志新解》希望我指正。拿着书一头雾水,仔细一看,哦,作者正是山矢贤二。不敢谈什么指正,但是一个外国人对三国志有如此了解,我还是头一回看到。于是仔细阅读了两遍……或 许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吧,身为教师的父母从小便要求我背唐诗宋词,熟读《孙子兵法》,《二十四史》等等史学名著,对于历史人物事件我喜欢有自己看法。我不知 道外国人怎么看待《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前者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文艺作品。而老师显然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融入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不免有些世俗。 还有,山矢老师居然认为桃园结义是在一片樱花树下。晕倒。文化的交流和传承靠这种生硬的移花接木恐怕有些牵强吧!可是,我真正担心的是该如何向老师提起呢?经过再三的思量我鼓起勇气敲开了老师的公寓,一番寒喧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老师似乎早有预料,给我沏上一杯茶,静静的听我阐述观点。其实我的观点也是经过大量的学习后总结的,没有什么新意,只是和老师的论点有些不同,但他还是那么认真的倾听。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感觉:开始有些紧张,然后放松亢奋,最后十分惊讶:临别时老师向我鞠了个90度的躬……其实令我惊讶的不只是当时那个动作,而是一个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学者真正的素质:谦虚谨慎,一丝不苟,不耻下问。想起曾经接触过的一些中国的学者老师,我默默无语。
愤青,这个词近几年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无法判断这种人是对是错,不管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感情,但至少他们是爱国的,而且我的朋友同学中很多可以称之为愤青。2005年 秋,对于日本入常问题各大高校大学生纷纷抗议示威,北京上海很多日本企业商店都受到爱国志士的围攻。青岛的高校虽没有那么声势浩大,但满校园抗议横幅,抵 制日货宣传,也是沸沸扬扬,轰动一时。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我们似乎都很低调,应该是更理智,我们知道那样做除了一时的泄愤痛快外,没有任何实质效果。只 是我们有些担心山矢老师的安 危,因为前一天其他学院的一个学生向我们打听他的住处。我们告诉老师,希望他能躲一躲,或者请几天的假。可老师一直微笑着,他说政治问题他不关心,但是请 假停课就是他的责任了。他依旧像平常那样到教室上课,教授日本文学。日子就那样过来了,而我们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后来我才打听到本来想去抗议的同学第二天去校外工厂实习,等回来已经是两周以后了。呵呵,我一直庆幸那件事没有发生,同时也为老师勇气感动。
转眼间到了毕业,山矢老师也要回日本了。这时他提出能否到我的故乡泰山游玩。我当然高兴不得了。在古老的泰山极顶——玉皇顶上,老师一直矗立在摩崖石刻的前面,仔细的阅读悬崖上的字迹,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从小到大,我爬了无数次泰山,每次经过那块悬崖我都是匆匆一鄙,只有那次我真正看清了上面的字……“远望富士山我浑身充满力量,你也可以远望泰山”。是的,远望泰山,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可能充满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