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
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译文】事情稍觉不尽如人意,就想想那些不如我的人,那些怨天尤人的想法自然就消除了;
心神稍有懒惰放荡,就想想那些胜过我的人,那么精神自然就会振奋起来。
【点评】此处表面上讲的是与人比较,用意却在强调精神状态的自我调适。人生中总有因为事不如意而心情沮丧的时刻,如何让自己走出消极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呢?人生中总会有或因天性使然、或因小有成就而懒散放纵的时刻,如何让自己振作起来、奋勇向前呢?背诵几遍圣贤教诲、励志格言也许有些用处,但是不如给自己找个“参照物”效果更为明显。
事不如意时,想想有多少人不如自己,有助于缓解怨愤之情;
心志松懈时,想想有多少人胜过自己,有助于激发进取精神。
这种行为模式看似消极,其实从人的心理发育和人格发展角度来说,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婴幼儿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形成自我意识,逐渐认识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我”。在这个阶段,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己的需要,忽略甚至意识不到他人的存在和需要。这样的“我”进入社会后,会逐渐在与他人的比较中重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不是唯一的存在,而是整个群体的一部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同样也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自己体会到的那些喜怒哀乐,别人同样也可能有所体会。可以说,与他人的“比较”,在人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味局限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人更容易沉浸在自己“太不幸”或“很优秀”的片面认识当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正确运用“比较”,削弱和纠正这种片面认识,对人生的顺利发展不无益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