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对方内在需要
戴尔·卡耐基从人性的深层次进行分析,人是有弱点的,人性的弱点在于人的内在需要。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开始,我们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为我们的需要而做。
生活中,我们习惯用自己的需要去要求别人,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如戴尔·卡耐基在文中的一个例子:小男孩挑食导致营养摄取不均衡,体重过轻,父母为之担心。这对父母采取了天下所有父母惯用的手段—责备和唠叨,你应该吃什么,你不应该吃什么,我要你这样做,你却那样做。很明显,这些要求都是孩子父母的需要,不是孩子自己内心的需要。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去做到这些呢,那便是把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联结起来。父亲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发现小男孩时常被另一个孩子欺负,而自己瘦小的身体根本不是那个孩子的对手。父亲趁此机会告诉小男孩,假如他能够把父母给他的食物都吃下去,终有一天能足够强壮的把那个孩子痛揍一顿。小男孩从此不在挑食了,他渴望自己能够快速强壮起来,然后把那个孩子痛揍一顿来出口恶气,这是他的内在需要。
我们在要求他人干什么的时候,先想一想,这件事能给他人带来什么好处。然后用这些好处激发他人对这件事的渴望,从而促使被要求的人去做这件事。
如许多销售人员,每天踏破铁鞋,疲累沮丧,所获却并不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需要。他们不知道你我并不想买什么东西,如果想的话,一定会主动去买。顾客总喜欢主动采买,而非被动购买。
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说:“要首先引起别人的渴望,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种人永不寂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