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到一个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的传说,当他们在森林里急速穿梭一阵后,就要停下来等等身后的灵魂。因为他们认为走的急了,灵魂会跟不上的!
现在,我们的教育改革的速度很快!课堂模式变化多端,先学后练,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每一次变化都想着把课堂教学转变成效率的最大化。
课堂教学时间缩短了、形式变了,考试变成了监测,用等级评价但等级还要用分数换算,升学最看重的还是分数。
其实不是观念不新,分数也并非就是应试教育,等级也并不等于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如此教条呢?猴子穿上人的衣服也还是猴子。想着改变了形式就能改变教育的本质,不也是很好笑的吗!
让我们来描述一下许多地方、许多的学校都会有的情景吧。一个考场会有好些学生对着考卷发呆,考的也许是英语或着数学。但很少有动笔写的,或者是玩弄手中的笔、或者在埋头大睡、或者是在毫无目的张望、或者在纸上胡乱地划拉着。一圈一圈地,几乎把纸划烂。
监考的老师焦虑之余说到,你们倒是写呀!写什么呀,学生们根本不会做!这么多的人就这样眼睁睁地熬时间!
就这么多的宝贵时光就流失了!我们为什么不想想,为什么他们不会做,是试题难吗,但实际上不是难易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学。
那他们为什么不想学呢?一连串的问题拷问着我们教育者的灵魂。
我们改变了课本的内容和编排形式,出版了适应中学生的教学资源,改变了教学模式,制定了新课标。这些改变为什么还唤不回学生的学习之心呢,难道学习这样让他们厌烦吗!
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每个人都希望这样的情景出现在自己的课堂。可是好学生不是教的,自觉学习的总就是寥寥可数的那几个尖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别说是我要学了,就是基本的学习任务都无法完成,很多的同学即使愿意发呆,也不想拿起课本学习。
学习本来就是不很“舒服”的劳动,我们有时候太迷信教育的魅力了。有时候又太放任了学生,它们不喜欢的就坚决地改,哪怕有些勉强。
现在,教师们该管的不敢管了,能管的也不愿管了。想想这些,加上有些媒体的推波助澜,让教师的管教变成了体罚的代名词。其实管教无罪,教条可伐。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到底想什么。条件越好为什么反而不愿意学习了呢?从前条件这样苦,课本就那两个,教师也不懂什么新鲜教法。没有什么多元发展理论,什么建构理论。但他们的学习动力却很足。
现在可不同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入耳。手机,网络,视频,样样关心。再看看这熙熙攘攘为利而来的世界,又怎么能让孩子们安心读书呢!
看着这些鲜活的生命桎梏在形式教育的枷锁下,真正的教育者的心是沉痛的。难道在校园里就只有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当教育的一条腿快速迈向前时,教育反思、积累的那条腿却落在了后边!让我们也学学奔跑的印第安人,一段时间后停下你奔跑的脚步,等一等教育的灵魂!否则,你就会失去它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