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一个课程学习,中午跟小组同学一起吃饭,大家更加熟悉起来,聊天的话题从学习的内容探讨自然而然到个人的工作、兴趣等等的分享,忽然一个姑娘问另外一位小组同学:“张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我已经问过好几个人了,我现在正在找工作,我也拿到了一个offer,但是我在纠结究竟要不要去”。各位同学开始给这位姑娘各个角度的意见和分享,有一位同学刚好了解她新拿的offer的那个行业内情,帮她做了分析,其他同学也分享那个行业和工作的利与弊。我分享了一个观点:选择工作更多要长远来看,首先是不是你喜欢的感兴趣的,是不是给你喜欢的事情的专业度加分。我也问了她一个问题:有没有给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选择也好还是职业选择也好,要看是不是在你的规划的轨道上。姑娘突然很激动:对对对,我同学也这样说过我,我同学她每一步我觉得都走得特别实,我就走的很乱,工作将近2年,这一脚那一脚,现在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做什么好。
我的一个闺蜜,今年不太顺利,我们经常一起约吃饭时听她说那些工作的事总是挺纠结挺郁闷,工作里总是有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想要找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可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其实她这几年一直都不是很如意,我们走出校门第一份工作是同事,认识到现在也快十年了,她好像总是处在工作不稳定的状态,有的也不是她的原因,听她分享她是很想有一个喜欢的工作,一直去好好做,也很想在一家公司能够一直干下去,可是总是有各种外在的、内在的原因不能如愿。现在32岁了,感觉依然飘忽不定,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好,想再找工作吧,用人单位觉得她年龄大了些,甚至直白的说宁愿用刚毕业的人,要不就是说希望的专业度太少。听下来我也觉得挺不是滋味的,老实说我的这位闺蜜能力和素质都是很棒的,是我非常钦佩的人,可是为什么不能展现她真正的才华呢?
人生很长,有很多的可能性,可是人生也很短,一晃就工作十年了,我自己回头再看觉得时间过的太快了,我曾经给很多团队讲时间管理的课程,讲到生命的管理:大部分人一辈子真正能高效创造价值也就从20多岁到60岁左右那40年的时间,第一个10年没有奠定好生命的基础,接下来真的会更加的辛苦。虽然自己很早就定下了做好培训的志向,并且一直向更好的自己努力,可是我自己知道,我也经常会有彷徨、担忧的时候,我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定义才能不负此生?没有人会给一个肯定的答案,但是在每一个当下能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并能义无反顾的去想尽办法做好,真的是件幸福的事情。
想想十年后的自己
我给企业团队讲目标管理的课程,我会在课程中问学员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60岁以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那实现你想要的那样的生活,10年后你需要做什么,5年后你需要做什么?3年后你需要做什么?今年又需要做什么?这样给人生设定目标的方式叫“以终为始”,倒推你的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在人力资源发展中,对自己长期目标的规划也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做的一系列的选择:工作、学习、玩,等等,都会决定我们此生将会走到哪里去。
我喜欢看名人传记,看他们成长的故事,也是激励自己,看的时候没有刻意选择,只要是我知道的名人,有机会我就去找他们的成长故事来看。有一位我非常喜欢的演员周迅,她的成长故事真的激励到了我,也让我会经常来审视下自己当下做的事情能不能达成10年后想要成为的样子。周迅18岁时还演一些小舞女、小丫鬟之类的小角色,但她很满足、很开心。直到有一天,教她专业课的一位老师突然找她谈话:“你能告诉我,你对于未来的打算吗?”
周迅愣住了,沉默许久,周迅看着老师的眼睛,忽然坚定地说:“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成为国内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可以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
老师问:“你确定了吗?”她慢慢地咬紧嘴唇回答:“Yes!”
老师接着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着算回来。十年以后,你28岁,那时你是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同时出了一张专辑。“那么你27岁的时候,除了接拍各种名导演的戏以外,一定还要有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25岁的时候,在演艺事业上你就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另外在音乐方面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23岁就必须接受各种培训和训练,包括演唱上和表演上的,不仅仅是学校里学的这些。“20岁的时候,你在演戏方面就要接拍一些重要的角色了,然后开始确定一下自己的演唱风格,寻找适合这种演唱风格的词和曲。”
老师的话说得很轻松,周迅却感到一阵恐惧。她心想,照这样倒算回来,我应该立即开始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了。我不能再为只演个小丫鬟小舞女之类的角色而沾沾自喜。
老师的话从那天开始一直刻在了周迅的心里。“想想十年后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整个人都觉醒了。
2003年4月,恰好是老师和她谈话后的10周年,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她居然真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夏天》,而且绝对是风头正劲的一线女明星。她过人的悟性和独有的灵气令陈凯歌、李少红、张纪中、冯小刚、陈可辛等与她合作过的知名导演印象深刻,无数观众被她的演技征服,人们称她为“落入凡间的精灵”。
对,成功就是先想一下十年后自己会怎么样,然后就倒数回来,看看明年该做什么,今年该做什么,现在该做什么,然后去行动,如周迅这般的幸运,有着天赋和好的背景条件,恭喜你,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笃定自己要成为什么的人,可以很坚定的说出自己喜欢的事情,剩下的就是走好每一步,为都是成为那样的人。
你的智慧的选择比天生的才能更重要
但是也有很多人,一直不是很清楚自己究竟接下来要做什么?究竟要做什么样的职业?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更是不清楚,或者说随缘。所以当下做的工作总会有很多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生活时常会焦虑,就像前面的那位年轻的姑娘,还有即使工作了10年依然会感觉不顺的我的闺蜜,我想或许她们还没有遇到那个让她们特别喜欢的事情,或者对自己还不是足够的了解,或者说对自我的定位还不够准确,自然就没有后面的自我的管理、自我发展的阶段的到来了。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走上社会后,完全还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天赋。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家里特别贫穷,也是应了那句“越穷越要生孩子,越生孩子越穷”,我的爸妈没有条件也不知道如何看到我的天赋或长处,更不用说刻意的培养。小学喜欢画画,后来想要跟着专业的老师学画画,父母觉得画画又不能当饭吃,还要花那么多的钱,所以也就算了。初中的时候英语学得不错,时常会考满分,因为翻看书籍的时候,了解到做同声翻译很了不起,天真的给自己定了一个志向:要做同声翻译,可是并不知道做同声翻译要有多难,要付出多少。也很遗憾没有遇到像周迅的老师那样让我幡然醒悟的人,而是在高中时遇到了一位刚从乡下考到县里,英语发音很土的英文老师,因为品德有问题第二年被退回乡里去了。我知道英语学得不是十分拔尖跟这位老师其实关系不大,自己的任性和心里落差让自己离那个要做同声翻译的志向越来越远。大学没有如愿进入英语专业学习,而是稀里糊涂的学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后从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开始,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培训课程,也慢慢的跟培训分不开了。
我不知道我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天赋,还没有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天赋,但是我知道我已经做了被动的选择,然后喜欢上了自己的选择。徐小平老师在他的书《图穷对话录》中就很鲜明的说出:你智慧的选择比天生的才能更重要,这本书对我很受用,因为我肯定了自己的选择,并给自己做了定位和管理。对自己的认识和肯定非常重要,我人生的前20多年跟我身边其他厉害的牛人相比,我必须得承认我真的差的不是一点点,从学识、认知、视野、思维、情商等等,我需要多很多年的学习提升才能达到他们的样子,我知道不是要超越谁,唯一要超越的是自己,要跟自己的过去比较,只有把自己的目标放在远方,才能走的更远。有时回首自己曾经的糟糕的任性,或者说叫“穷人思维”,我都要笑话自己:该!现在拥有的才华还配不上你的野心,那你要做的不是追逐野心,是要沉下心来好好做事丰富自己,好好学习提升自己,总会有一天你积累的才华能追上你的野心!
走出挫败感
每个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自己当下有些许不如意,没有让自己喜欢的工作,没有想要的成就感......这些时候自信会容易缺失,也会让人有挫败感。有很多讲心态管理的课程,告诉我们要积极阳光,要懂得惜福,要停止抱怨多去欣赏,可是真正的走出心里的挫败感没有那么容易,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焦虑甚至抑郁。其实说的欠打一点,这些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没有办法,人生就是一个给自己不断挖坑再爬出来的过程,就像唐僧团队西天取经,九九八一难取得真经后又回到了大唐,但是其实整个过程都是命定好的,你的人生也是这样,等经历了无数次给自己挖坑再爬出来的过程,就成为了自己的佛。
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看的长一些,做一些规划,做一些准备,保持自己的初心,每一刻的当下,是不是心境会不一样呢?多行动,少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