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读了一本职场书籍《 光速成长:职场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本书对于即将进入职场和职场新人都很有用,涵盖了职业相关的大部分内容。
这本书和其他职场书籍有一个很不同的地方,以前读的职场书籍作者都是工作至少十年的老人,很多阐述很精妙,但情感上难以共鸣——在职场新人看来的天大的事,对于他们而言不值一提。但这本书的作者工作经历并不长,书中很问题都是她的最近经验总结,读来非常有共鸣,书中有很多描述都让我感同身受。总体而言,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感觉并不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和一个学姐交流(只不过生活中可能遇不到这么优秀和无私的学姐)。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对应求职,初入职场,职场技能,职业发展,职场之外五个内容。其中求职部分对于应届生校招很有用,可惜当初找工作的时候没遇到。对于现在的我,最有收获的部分则是职场技能,特别是她讲述职场人际关系的部分,让我很受启发。
1.如何处理和老板的关系
工作中重要的是和老板建立信任,加强沟通而不是默默做事。正如作者所言:“工作是以老板的满意为标准的,而不是自己的。”我之前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仅仅从学习的心态出发,导致工作很不顺利。对于企业和领导来说,雇佣是为了让你做事的,只有在完成老板的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自我提升学习。(当然,一份学不到东西的工作不足以做,但是这是在挑选工作前就应该考察好的事情)
2.工作中常犯错误总结
我之前也尝试过总结,但是没有作者总结得这么好,我已经把这个列成清单,在写工作日志的时候用于参考。
以下是十种类型错误,书中作者针对每种都有阐述。
-提问不分时间
-分不清轻重缓急
-不会及时沟通
-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不谦虚,不懂装懂
-犯错后找借口
-重复同样的错误
-粗心大意
-心态不端正
-不带脑子做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SBI反馈
一句话概括SBI:SBI是一种反馈工具,指有效的反馈需要包含Situation(情景界定)、Behavior(行为描述)、Impact(行为影响)。
SBI这个方法我是第一次接触,看完此书打算尝试这个方法,是因为以下这段话触动了我:
生活中很多人是Fault Finder,只注意到别人行为上的缺点,处处做差评师。而SBI,就是我们成为一个Benefit Finder可以借助的练习方法。
除了上述具体观点或技巧的收获外,书中举的一些案例也让我心有戚戚。
比如这个例子:
我实习的时候,老板有次让我订个周五的会议室,要开例会。我直接想当然地订了当周周五的,也汇报说订好了。但那周五没开例会,我才意识到让我订的应该是下周五的。这个时候再跑去订,下周五的会议室已经没有了。只好和老板说,订错会议室了,下周五的没有了。
现在我都能记得老板当时一副“这种问题不要来问我”的表情,让我自己去协调。我还是搞不定,老板找了另外一个实习生。另一个实习生打了不少电话,终于搞定了。但从此之后,老板基本没再直接交代我做过什么事情。这也是我刚踏入职场时最尴尬的一件事。
我也犯过类似错误,可是总结却没有作者那么深刻。我摘录的作者的复盘如下:
总结这件事情,我至少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在老板分配任务的时候,没有确认真正的需求:具体的时间、地点、参会者、是否有额外特别需要注意的,这些我都没有一件件去确认 。
第二,出现任何问题都直接找老板:大部分时候,老板只需要结果,事情尽量自己去搞定,搞不定的再请老板出马。即使搞不定的情况,去汇报时也要带着解决方案和选项,而不是每一个步骤都请示。
第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老板指到什么做什么,其他一步都没有多想,更别提站在老板的角度去全盘思考问题 。
这本书也有一个局限,就是作者是在外企工作,里面提及的很多技巧或方法并不适用于国企或民企,但是瑕不掩瑜,总体而言值得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