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谈到内耗,你会想到什么?我们可能已经想到了内耗就是想太多、心累、纠结、内疚感、无力感、不安感等等这些消极负面的词。
没错,内耗就是内部自我消耗。
现代社会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似乎每个人都多少存在内耗的情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内耗的人经常哪怕是玩儿,哪怕是休息,心里也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其他事儿,脑子里永远有一个或者多个待办事项。想的越多,精神压力就会相应变大,压力会让人这台看似静止,实则高负荷运转的“机器”出现故障,医学心理学表明,如果内耗长期存在,会导致人精神焕散,失眠多梦,注意力下降,甚至焦虑抑郁等。
内耗有这么多副作用,那么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呢?它的根源在哪里呢?
通常情况下内耗是性格敏感人群几乎都存在的常态:情绪过度内耗。敏感的人相比普通人感知力更强,更容易察觉到细节,体察别人的情绪然后影响到自己,他们会因为在事情发生后从别人的表现甚至一个表情而在脑中加工很多细节,做出各种想象,也就是胡思乱想综合征,一点点小小的风吹草动就开始抑制不住的联想,这说明了什么?意味着什么?然后开启一连串的应激反应。他们经常想着想着可能就想歪了,自己被各种各样得想法绕了进去,脑海里百转千回,波澜万丈,现实中空空如也………
第二种内耗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一个人内心的要强,对自己要求的很多,完美主义,过度期待。
想要完满的工作成果,想要完美的人格特质,想有更好的生活,长相,身材,品味,思维模式……于是不停的给自己设定目标,方方面面,现在和未来,不停的要求自己,鞭策自己,马不停蹄的希望自己改变改变,即使你的身体并没有每时每刻都在行动,但是头脑和内心一刻不停的在高速运转,一直在内部消耗。
想要的越多,目标越是庞杂,渺小感,无力感就越是强烈,进而导致我们怀疑和否定自己的能力,从而变得更加迷茫和痛苦,这种自我延续的循环会强化我们的恐惧感和对自己的不满,进而消磨掉自信心,自信心的缺乏导致行动力跟不上步伐,心理消耗就会重复恶性循环。
说到底,内耗的本质就是自己和自己打架,较劲儿,每天并没有付出多少努力去改变眼前的处境,却感到异常疲劳的真相。

清楚了内耗的源头,那么,到底该怎样摆脱内耗呢?
具体从两个部分阐述,分别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和“执行力”。
第一部分:思维模式的转变。当人陷入一个内耗怪圈无法改变,极有可能是想法不对,多是习惯性思维在起运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事物的思维框架,导致遇到事情习惯了沿用之前的思考模式去解读,那些根深蒂固的扎根在我们心中的惯性思维不断的影响着我们做事的方式,所以想要有所改变,就是要觉察到不当信念,静下来想一想这些自动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是对的吗?
觉察到了不当思维正在形成我们做事的习惯后,就要有意识的去改变。可以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抽离观察。心理学中有一种技术叫做“认知解离”,是指我们可以将自我与我们产生的内耗情绪,想法分离开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看待它们,想一想做出改变的好处是什么?维持现状的弊端是什么?做出改变第一步需要做的具体是什么?试着把这些内容列在一张纸上,请相信白纸黑字的力量,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远离消极情绪和负面想法,开始把思路有意识的引领转化到该如何做行之有效的事情上,而不是只一味空想。
比如,对于高敏感人群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无论当前你的世界观如何,都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改正,当自己过度解读事情产生担忧的时候,用便签本写下你的担忧,然后认真分析你所关注的事情最糟糕的部分真的会发生吗?思考不在能力控制范围之内的事情有用吗?换个角度逆向来看问题会不会让自己好过一些,且会让事情往有利的方向发展?
很多时候你的“深谋远虑”或者“未雨绸缪”只会加重你的内耗,不要让莫须有的担忧啃噬你的内心,学着让自己拥有钝感力和乐观的能力,才是更好的选择。
第二步:转换。如果给予自己太多不必要的否定和压力,那这种内耗给我们带来的负能量就会导致自我设限,恐惧感,挫败感和不自信,一旦这些成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最终它也会塑造着我们的各种负面经历和不成功的人生。
我们需要有意识的用正面的回馈来代替这些消极负面的想法。例如:自己的计划又有了一些实质性的进步,即便是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难题,也可以这样去思考,遇到问题很正常,这些困难都是让自我变得更好的基石和阶梯,告诉自己每一件事情都会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保持感恩的信念;然后把思维聚焦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上,就不会被负面情绪所困扰,你甚至不会觉得困难会是绊脚石,相反因为一切问题逆向来看都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用积极的思维来取代旧有习惯性思维对事物的负面的理解和解读,就实现了切实有效的思维的转换。
第三步:更新。用全新的积极正面的思维代入所要解决的每一件事情,接下来就是不断重复和强化,在不断的反馈和实践当中微调和完善,直到把这个思维内化,渐渐变成新的习惯性思维,彻底替换掉旧的思维模式。
理念很容易掌握,但从现在开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让新的习惯固定下来,如果在行为上不再过多内耗,只想正面的有效的信息,反复如此去做,收获才会越多。
因此,千万不要小瞧了思维的力量,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执行力,从而成就一个人。
第二部分:执行力。这是摆脱内耗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位将军说过:“能立即全力执行的好计划远远胜过下周才执行的完美计划。”
当我们已经确立了目标,那么,下一步就需要尽力去做,马上去做。如果只列清单没有把意图转化为行动,那只是纸上谈兵,我知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听起来有些陈词滥调,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是老生常谈就忽视它,放下空想,现在就去做一些事情吧,出门跑步,扔掉垃圾食品,发一封邮件,查一些资料,记录你所需要学习的相关积累……
开始着手去做让你能够靠近目标的事情,再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尽快开始。在行动上一旦你迈出了第一步,再迈下一步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
具体方法
1.拒绝拖延。拖延的行为会让我们产生做不到的恐惧感,这个时候我们该想一想,是继续在内耗的情绪中轮回呢?还是立刻就改变现状,先做点儿什么呢?我想,这些问题并没有两难的境地,若想生活有所改变,就不要坐等时机自动降临,关注当下所要走的每一步。
2.合理安排时间。不追求即刻的满足,不急于求成,懂得把眼界放在更大的时间空间中去考虑这个选择对未来一年,三年乃至十年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的得失;当然也要为自己的任务设定完成时间,每次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了,每一次给自己定一个近期的小目标,然后就是脚踏实地的耐心持续的往前走。
3.克服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该怎么克服呢?表面来看完美主义是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实际他们害怕失败,习惯于自我批评,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这个群体的人越是在面对重要的事情时越是会带着强烈的不安感停滞不前,想要做到万事俱备的情况下再去实施行动计划,可是要知道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食材准备好才下锅,很多可能性是在行动中发现和完成的。
所以,答案依然是行动起来,适当降低期望值,在行动过程中搜寻新的信息,而不是持续增加我们的等待成本,等待成本高就意味着长期内耗和做事效率的下降,要明白,很多事情我们不可能做到全方位的100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不要再沉湎在内耗的情绪中原地不动了,行动起来,有时候你不逼自己一把,真的不知道自己能有多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