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字的一本书,于今日午后在下雨天里阅读完成。这是今年1月份阴历里去年年底在南京建投书局购买的人物传记类书。当初只看介绍的时候,以为是一本励志的书,看简介中写到:
塔拉·韦斯特弗
M作家、历史学家。1986年生于M爱达荷州的山区。17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这样的简历在我们看来应该是满满的闪耀着人生亮点的故事。与我同样的年纪,她的努力获得的成绩是值得欣赏的。带着一种崇拜的心情来阅读,在阅读中却发现,这讲述的是作者与原生家庭之间的故事,更多的是她如何面对“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的哥哥的经历。这样的经历通过她走出大山,经历了“教育”而获得了内心的真正救赎,而同时带来的还有原生家庭无法改变的背叛。她彻底抛弃了父母,因为他们的偏执,放弃了哥哥,因为一直以来他的暴虐。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17岁前的胆怯、害怕与挣扎、屈服。面对哥哥的暴力,她的无奈,她的屈辱。离开家的勇气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家庭带来的伤害。作者没有太多的笔触来描写自己为学业付出的艰辛努力,但我们却看到的是她急于摆脱原生家庭所找到的唯一出路。
走出大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世界变大了,视野变宽了。在山里,你是看不到真正的“新闻”,因为她的父亲带有自我“宗教”色彩似的对世界的认识,强加给她的观点,让她无法对世界有乐观的认识。所有固有的信念的动摇是从她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的,通过大学期间的恶补,她认识了这个真实的世界的模样。可即使这样,她依旧处于自我怀疑的境地里,因为假期的存在,随时会把她又拉回大山里,面对父亲的固执和哥哥的残暴。
继续求学,是因为塔拉对于历史的见解感动了剑桥的教授们,不得不说,痛苦的童年和大山生活,给了她不同于其他人教科书式的大同小异的见解,善于发现问题之间的关联,行成独有的眼光来评价历史成了她与众不同的亮点。而这期间她学会了“文明”,与外界的沟通与相处,不再自我封闭里痛苦,一些父亲从小到大灌输给她的理念开始崩塌。
研究生期间可以说是她人生信条重塑的阶段。里边带着戏剧性的人物内心冲突,离不开对原生家庭的依赖与渴望通过外界知识的灌输寻求新的思想道路成为矛盾。这过程,父亲和哥哥对她的影响无时不在,而在图书与理论的学习上,她渐渐开始在内心明晰什么是自己追求的信条。知识动摇了她17年以来经历沉淀,灌输下的自我信条。
博士期间,她将所学应用于自我困惑的解决上,做的论文是《英M合作思想中的家庭、道德和社会科学》,以自我成长经历的思考为切入点:当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与他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冲突时,他该怎么做?正是论文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她获得了自我的救赎,她的“恐慌症”得到彻底的治疗,离开原生家庭错误的依赖,她认识到了真正的历史是自我来书写。也终于理解了内心的自我,让自我得到真正的治疗。
本来看过简介以为的光鲜,如此看来恰恰是生活的磨难成就了主人公的今天。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一生都在追逐,追逐着属于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如此看来,不过是追求与“原生家庭”里的自我的和解,原生家庭影响下的人格达到更好的完美状态。而要让自我主宰人生,唯有通过自我的不断成长。作者是通过不断的进修学习从而解放了自我,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所有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或许有时候只是让曾经受到的伤害不会成为人生的困扰,我们通过不断的成长学习,拥有一颗坚强的内心,懂得内心真正所需,从而不再害怕那些不好的言论,哪怕身边的人在中伤你,你依然可以坚强地走在和他们不再交集的中间,因为时间会证明,真正欣赏、支持你的人会一直在你身边,你会失去一些给你带来痛苦的人,却也会收获一些真正懂得珍惜你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