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四姐妹里,张元和的戏份大概是最小的。她如同一个大家闺秀一般,很少表露自己的情感,是四姐妹中感情最内敛的一位。
她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时便有“大夏皇后”之称,追求者自然不在少数,但却无一人入她法眼,直到后来结识了风流倜傥的昆曲名伶顾传玠。
1939年,闺秀张元和与名伶顾传玠结为夫妻。
整个上海滩的八卦小报铺天盖地是“大家闺秀张元和下嫁伶人顾传玠”的新闻——在当时,伶人的地位还是很低的,尤其当他面对的是一个世家贵族女子时,悬殊可想而知。
上了头条的张元和很淡定,她的贵族气质此时得到充分体现,再加上开明父亲的支持,她并没有太大压力。
倒是顾传玠,开玩笑似地写了一封信给夫人,说她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二人的相识颇具浪漫色彩。元和一生痴迷昆曲,当时正与二妹允和等一些女孩子学唱《牡丹亭》“拾画叫画”一折。
几年后,她俩共同义演一出《长生殿》,“唐明皇”和“杨贵妃”眼神对望,前世缘定了今生。
允和曾这样赞叹:“他的声音里都是表情!”在上海读大学的元和深深地记住了舞台上唱做俱佳、丰采潋滟的顾传玠。是便有了张元和与顾传玠的初遇和相恋。这一年,张元和22岁,顾传玠20岁。
张元和也在向家里征求意见和支持,特别是二妹允和,允和回信说:
“ 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
二妹的一句,嫁他!坚定了张元和的决心!
既然决定嫁,那就嫁吧。随即写信给父亲张武龄,表明要与顾传玠喜结连理之意。
但,父亲终究没有看到这封信。
1938年冬正拟与顾传玠订婚,忽得父亲在合肥去世之噩耗,真是晴天霹雳,从此父女人天永隔,再也见不到他的慈颜笑貌了。
大姐张元和: 相逢曲苑花初发(二)张元和15岁时结识了年长她15岁的凌海霞。
而立之年的凌海霞在父亲独资创办的乐益女中任舍监。认识凌海霞时的张元和,刚刚失去了最疼爱她的祖母和母亲,她渴望爱。而凌海霞对她的体贴与关心,张元和十分感动。
张元和对凌海霞始终心存感激,婚后,她们依旧交往甚密。顾传玠换了很多事情做,炒股票、做经纪人,事业并未有多大的起色。这辈子,除了唱戏,他似乎什么也不在行。
1940年5月26日,张元和生了一个女儿。“手和脚都很漂亮。”顾传玠说,“女儿可贵,应以双玉为名,取名顾珏。”两年后,他们又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顾圭,圭,也是玉的意思。
在生女儿之前,张元和已经流产两次。来看望张元和的凌海霞说,张元和太辛苦了,应该好好坐月子。她提议把顾珏和奶妈带去她在上海的住所居住,让张元和好好调理身体。张元和当时也没想太多,就答应了。
然而,诡异的是,凌海霞再也没有把顾珏还给顾传玠夫妇。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她居然自作主张,将顾珏改名凌宏,并且叫孩子管她叫“爹爹”。
顾传玠非常恼火,据说张元和虽然“不以为然”,却对丈夫说,就算是送给海霞姐的礼物吧。后来,还是元和的婆婆劝他们:“女孩子长大总要改姓的,姓凌也无妨。”
1966年,凌海霞在苏州去世;同年,她最讨厌的顾传玠在台湾去世。
而她当年几乎是半抢回来的养女顾珏,在分别31年后,才在美国见到生母张元和。
元和对于自己崇敬的丈夫,有着古代女子的执着,他爱,她跟着爱;他不爱,她亦缄默。她是他后半生唯一的听众,顾传玠的“玠”寓意“玉”,昆曲成就了这颗良玉,也淹没了这颗美玉。
1966年1月6日,顾传玠患肝炎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这一年,张元和五十八岁。
寡言之人往往用情至深。大小姐张元和在张家四姐妹中留下来的故事最少,她一生的故事只与丈夫和昆曲有关。恋爱时的热情,结婚时的决断,婚后的深情陪伴,丈夫去世后的无限追思,其间满溢她对丈夫和昆曲的爱。
与先生阴阳两隔的38年里,元和寓居纽约,在异国他乡办曲社,接受众多大学的邀请,将昆曲带进美国的校园里。她在美国参与拍摄了电影《喜福会》,虽然只是小角色,但元和仍尽心尽力。元和将晚年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后来,在女儿的陪伴下安度晚年。
2003年9月27日,96岁的元和在纽约病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