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约我出去玩,想到手头上还有那么多事,就拒绝了。
早上两个小时的共读,听进去了一部分。脑子里想着马上要交出的任务,一边听一边走神。上午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写一份东西,一坐就是四个小时。下午修改了几遍,交了出去。
午间实在困得不行,休息了一阵子。下午又开始倒腾我的知识清单。很多想法冒出来,一会儿删除,一会儿添加,最终还是没有定稿。算了,明天再弄,也许还有更好的想法。
顺便看了一部分孩子们的暑假大任务:用演讲来总结暑假生活。有的孩子聚焦暑假的某一件事,深入地解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的孩子将暑假的方方面面的生活归纳成几个部分,注意解说。从大多数孩子的演说内容,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体验很深刻。同时看到了很多孩子的两个坚持:坚持阅读和坚持写作。演说时不仅能够罗列出阅读的书单,还能简单谈出读书的收获。坚持自由写的孩子,写出了很多好作品。有几个孩子平常不怎么表达,没有提交演讲视频。跟家长沟通这个作业的意义。虽然这个作业是自愿完成,其实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总结反思能力,回头看见自己的暑假生活意义所在,同时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以及演讲能力是孩子未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能力跟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紧密关联,必须要经过刻意练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听,会读,会观察,才会有输入。交际,演讲,习作,就是有输出。
孩子的听说读写以及观察力在小学阶段达到自动化,他们在更高一级的学习,就可以把精力花在更为重要的的地方,学习效率更高。以阅读为例,小学学习阅读,是阅读的浪漫阶段,提升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充分感知阅读内容,激活阅读兴趣。中学的学习属于精确阶段,通过阅读学习,学深,学广,学透。大学阶段顺利进入阅读的综合运用阶段,将所学在工作生活中融会贯通。听说读写与观察,可以说是孩子高阶学习的使能技能,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会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们练习倾听,练习出声表达,练习阅读写作,练习细致观察。本学期有一个单元指向了“连续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的表达”的学习,后面有一个大任务“完成一个观察日记”,脑子里随时在想这个单元如何围绕“观察与表达”这个大概念创设情境,分解任务,找到核心问题,形成一个整体设计,给到孩子一个单元学习地图,让孩子自发自主地完成单元学习。但是越想问题越多。这个大概念的建构和理解哪是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能够完成,必须要随时随地训练,让观察和表达像呼吸一样自然。
晚上出去走走,透透气。朋友打电话跟我开玩笑:“你现在真的不需要平衡工作与生活了。因为你只剩下工作了。”哈哈,随时随地可能会想到工作,本身就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过得挺开心的,这样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呀。工作不是目的,通过工作让生活更幸福才是目的。我在工作中坐上幸福直通车,多好!
当然,朋友的话还是要听的。要做一个有趣且幸福的老师,首先就要有丰富的生活,多一些生活体验。该出门活动就要走出去,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局限于方寸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