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文如其人"

作者: 秦沐阳 | 来源:发表于2016-06-04 06:18 被阅读68次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自从听说了《今生今世》,自从知道了一点胡兰成,自从在友的文中读到胡兰成与张爱玲的爱情,胡在日本另一个女人包养中写给张的深情情笺,面对这些,我只能说,是胡,彻底毁掉了人们心里“文如其人”的纯真,毁掉了人们对文字的那一份真实的意念。不喜欢《今生今世》、《禅是一支花》,喜欢林觉民的《与妻书》,喜欢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还是那句古话,缺了德,才便是孽障。这样的人,做的只是毁坏的事情,断生不出美好来。胡在文上的做法,让我想到了那些带着假面舞蹈的人,他可以换面孔,他可以劲舞狂歌,他甚至可以带动一些人现场的情绪,但,我们触不到他的真。而这一点真,才是文字赖以生存的根本。

自古文人多不义,那是在政治的框架下赖以生存时无力抗争的软弱,面对更多的正直的文人,更多敢于坚守自己的文人,他们令人不齿。可是拿他们过来与胡相比较,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说白了,胡就是缺德。在作文上缺德,在感情上缺德,走在社会上一样的缺德。这样的人文字写得再玲珑漂亮,一样会遭人唾弃,那漂亮的文字更突出了他虚伪的人性。

其实我们读书写字中间,就传承了传统文化里的“文如其人”。如,冰心在《寄小读者》中对孩子们殷殷的母性之爱,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里面体现出来的达观以及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里投向匕首般地质问现实社会,以及他年轻时弃医从文的决绝,朱自清先生在他的《背影》里表达的对他年迈父爱的深深的愧疚和警醒,以及宁可饿死决不屈服的民族气节……凡此种种,挂一漏万,让我们透过文字感知他们丰富深刻的思想与人生,以及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脉动,历代文章无不深刻地体现了“文如其人”的必然。

社会在发展进步,文字也在发展进步。那些污垢历史的垃圾,终究会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那些彰显人性美好、崇尚光明进步的东西,才会被发展传承下去。

写文章,究竟还是“文如其人"。

2016.6.4


图片取自网络,感谢摄影者。

您的阅读、留字、点赞、打赏给了我继续写作的动力,感谢您!欢迎转载分享,请简信取得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说"文如其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sl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