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石斧话感恩第八回。
开篇诗云:
云淡风轻秋日温,一花一柳忆阳春。
斯心若是有至乐,无时无处不感恩。
1
去年,困难家庭出身的王心仪,考上了北大。
她写的《感谢贫穷》一文走红网络,引起热议。
很多人说,她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奋斗,不要感谢贫穷。
我个人以为,
王心仪同学的感谢贫穷是真感谢,
是发自内心感谢困境的教诲,
感恩生活赋予的前进动力。
而网友的“感谢自己、不要感谢贫穷”云云,
这不是真感谢。这里面还有对贫穷的恨。
至少,这不是一心。
2
你会感恩吗?
大多数人会回答:会啊,我天天说“谢谢”。
但你能做到一心感恩、对所有的事情都感恩吗?
美国罗斯福总统有一次家里失盗,
一位朋友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
“亲爱的朋友,多谢你来信安慰我。
我此刻很好,感谢上帝:
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
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
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被盗后,没有任何恨意,
还能从中还找出三条感恩的理由。
这是真感恩,
这是一心。
3
一心,犹如情人之间的相思的心:
眼里是她,心里是她,
吃饭想她,喝茶想她,
无时不刻都在想她。
把这个心用在感恩上,就是一心感恩。
一天,佛陀出去托钵。
在路上碰到一位拄着拐棍的老乞丐。
他虽有七个儿子,但没有一个愿意孝养他。
他怨恨子女不孝,觉得人生十分痛苦。
看到佛陀后,他赶紧跪下说:
“佛陀!您救救我,我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佛陀问他:“你知道感恩吗?”
老人说:“我不知道”。
佛陀就说:“你拿这个拐棍干什么?”
老人回答:“我这根拐棍可好了,
它帮助我走路,
还可以赶走恶狗,
涉水时可以探探深浅。
现在只有这根拐棍给我的帮助最大!”
佛陀笑着说:“那你从今以后,
天天拿着这根拐棍时,
时时刻刻都感恩它,
到一定的时候,你的命运就改变了!”
于是,他每天都一心一意地感恩拐棍的恩情。
时间一长,他心中的烦恼没有了。
一天,佛陀在说法,老人想去礼佛闻法,当面感恩。
佛陀见到他来了,对大众说:
“我们今天请一位老修行来讲讲他感恩拐棍的故事。”
于是佛陀请他上台讲述。
刚好他的七个孩子也在下面听经,
听到自己的父亲对一根拐棍都至诚感恩,
而他们却一点都不感恩自己的父亲,都十分惭愧,
孝心显发后,争着要孝养他。
这时佛陀就对老人说:
“你的命运现在已经改变了!
一个有感恩心的人,他便什么都有;
一个没有感恩心的人,他便什么都没有。”
一心,关键是要象这位老人感谢拐棍一样,
无时不刻都在感恩。
生活中,待我们的恩情比拐棍大的,多了去了。
但我们的感恩之情,都无法和这位老乞丐相比。
因为,我们没有做到一心。
4
谢谢你!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是真诚的吗?
我们一天从早到晚都满怀感恩之情吗?
大多数时候,有的人谢意虽有、也很真诚,
但心中的消极、悲观、着急、生气、抱怨、恐惧、害怕、
憎恨等等负面情绪也不少。
这不是一心。
生活中,一定要牢记感恩,淡忘怨恨,向一心靠近。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
在途中他们吵了一架,
一个人打了另个人一巴掌。
被打的人很生气。
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
“这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写完后,他们继续行走,来到一块沼泽地里。
被打的人不小心陷到里面,
另一个人拼了命地把他救了出来。
被救的人很高兴。
于是拿了一块石头,
写道:“这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
朋友就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写在沙里。
而我救了你后,你却把它刻在石头上呢?”
那个人回答:
“我挨打了,心里也不高兴,对别人也有怨恨,
但只能把它记在最容易消失的地方,
这样心中的怨恨会越来越少;
得到别人的帮助,心里幸福时,
就一定要把他记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
这样心里的幸福会越来越多。”
怨恨和幸福都藏在心里,
你牢牢地记着感恩和幸福,
你的快乐就越来越多;
你让不良的情绪,随风消散,被沙掩埋,
你的烦恼就越来越少。
你的心,就只有感恩、没有怨恨。
结尾诗云:
浮云万里遮日面,金风徐徐天地清。
旧恨写在黄沙上,此心唯记有恩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