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712991/6f9873afb96c233e.jpg)
杨老师刚毕业的学生送了他一把扇子。扇子形状是影视剧中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手里最常见的圆形,手把是竹节式样,饰以吊坠。白色类似于丝帛的扇面上,有一只吐着舌头,凝视远方,像在傲视群雄的狼犬。两耳直竖,毛发根根可数。尖锐锋利的狗牙透着不可侵犯的威厉。前爪一只蜷缩向里,一只直按在地,栩栩如生。旁边有家长写的“凝神”二字,落款为军龙。还有个红色的印戳。整体看起来差强人意。
杨老师问我“这上面的字好看不”?却有意无意的说着扇子是学生送的,画是学生自己画的,字是学生家长亲自题的。洋洋得意,溢于言表。
那年我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有两个情同姐妹的姑娘送了我一个礼物——小夜灯。
一个白色的花盆里面装着泡沫制成的“土壤”,上面一层绿色毛茸茸的“草坪”,装着数根可以随意自由调动的“小蘑菇”,顶上柔软的塑料下是个小灯。再配以几根赠送的假荷叶,借用朱自清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而此处是出“土”罢了。有了这些它就成了一株美丽的“植物”。插电之后,晚上感应发光,在红绿蓝之间变换着光影,将整个卧室点缀的温馨而可爱。可算是满足了我的这点“少女情怀”了。
这两个孩子,现在也常常通过微信和我联系,偶尔不多的几句问候,总让我倍感温暖。
近日整理书籍,发现了他们当初送小夜灯时留下的卡片,上面的字依然非常清晰。那份祝福依然非常美好,真诚。
学生被学业所累,奔波在各个城市中,毕业之后能想到老师的,其实很少。逢年过节的特殊日子,能发个信息慰问的少之又少,临别赠物,以示纪念的几年里出不了一个。
晋豪是我高一班级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是难得一见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孩子。就是这样的孩子却非常有心。他毕业很久之后,某天我收到了来自济南的一个明信片。正面一幅《济南的冬天》和我们课本中的内容非常一致,背面的字体还是那么熟悉。看得我热泪盈眶。我们曾经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却没想到一旦用心,便会让你超级感动。
我应该也让老师觉得感动过的。那个时候我们几个没有钱,于是想办法卖啤酒瓶,饮料瓶攒钱。当我们拿着自己攒的几块钱,从村子一直走到县城时内心是开心的——终于毕业了,终于可以给老师买礼物了。
年幼的我们逛了好多店,也没有选到满意的礼物——一个可以被看到又可以长久存放的礼物。因为看到就能被记起来,我们希望被记得。
中午太阳当头,为了走阴凉地,我们只能紧贴着墙面,无意中进了一家店,抬头看到了挂在角落的匾额,那个镶嵌着金色大字“鹏程万里”的匾额。小长方形的匾额那么小,可是又那么好看。我们和老板讨价还价半天,才把每个人手里的钱都交了出去。
回来以后,专门找到村里毛笔字写的好看的先生请他帮我们题写了每个人的名字。这才高高兴兴恭恭敬敬地送到了老师家。
当年的事我们不懂,并不知道它是感谢老师的方式。我们这么做只是因为上一届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各自送了老师礼物,有牙膏牙刷,毛巾脸盆…我们一样得送东西给老师。
如今恍然大悟,原来这是礼仪,这是感念师恩的方式之一。
古人排序“天地君亲师”,老师,是和天、地、君王、父母同等地位的。皇天后土承载万物不可不感恩,君王主宰万物不可不亲近,父母养育之恩不可不报,而老师的教诲也不可不听。世上除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成才的就是老师了。这份恩情你懂了,他们就满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