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1天阅读原创挑战
绘本讲师训练营【72期】4/21《绘本有什么了不起》读后感

绘本讲师训练营【72期】4/21《绘本有什么了不起》读后感

作者: 会读书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20-11-14 23:42 被阅读0次

  72020王欣莹

说个题外话,我发现写作真的是一件很好玩的事,突然在简书看到17年写的一些文字记录,觉得很神奇,看到文字的同时也看到了当时自己的心理状态,因此借微微学院21天打卡作业可以很好的记录这段时间的所想所感,真的是很不错的事。

    接下来还是谈下《绘本有什么了不起》读后感:

      绘本是助力还是阻力? 如果单纯只愿意接收浏览图画的浅层,那么容易造成想象力的停滞,思考能力的丧失。这样,需要想象、思考、自行组织意义的文字符号就会失去兴趣,也没有耐心去读文字书,失去了深化阅读的动力。就如读完一本书写读后感时,都是内容输入的同时,自己也要学会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输出,这是需要二次加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当你能真正把内容说出来形成自己的一套东西才算掌握了它。从前文提及的PIRLS阅读力指标可以发现:阅读力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理解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的关键在于能从外在走马观花式的“看”书,进入感受与思维的内在交互激荡,只有这样,才能从有所感而有所得。书中拿苹果举了例子,如果拿出一个红苹果告诉孩子这是苹果,孩子如果被动接收红苹果的图像,不假思索,照单全收,那么以后看到一个别的颜色的苹果都可能不知道这也是个苹果。如果通过文字来了解苹果,因为文字是抽象的文字,学习者必须经过主动想象,思考认真学习的主题,例如:“苹果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等,再从这些信息进行推论、整合,逐步在心中构筑“苹果”的概念。因此能够运用图像作为示意的途径的绘本是一本优秀的绘本,能在图画中发现潜在的意义,让读书者学会思考,而不是看过图画后就没有后文了。父母在带孩子共读绘本时最好能提前多读几遍绘本,而不是读一遍就过去了,要知道图画背后的含义,这样在给孩子讲绘本时也能游刃有余,不至于被孩子问倒。 从“图像”到“图感”,艺术、教育与认知心理学博士贝蒂·爱德华(Betty Edwards)女士将斯贝瑞博士的理论基础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她认为传统教育过于偏重文字能力而欠缺了图像教育即右脑感知能力,爱德华博士希望通过图像教育为途径,开展从启发到理解的学习过程,无独有偶,家中竟然有一本爱德华博士写的书《像艺术家一样思考》,里面就说到通过对图像线条、空间的感知,在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之间的模糊地带搭设起感知的桥梁,就开辟了一条表达抽象思维的途径,就如同学习画手的过程一样。

      从“图感”到“语感”,如何打破阅读障碍,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艾伦·佩沃(Alan Paivio)研发的方法,用文字搭配儿童能产生联想的图像来辅助学习,结果发现:一旦儿童将脑海中的图像和文字联系起来,就能轻易了解文字的含义,并理解整个句子。 因此,绘本是高层次阅读的“助力”或“阻力”,关键在于学习者有无依赖于图像还是能通过图像作为亲近文字的媒介,对于文字不仅是看到、读到,更是可以感受到。后者可以培养出敏锐的语感,发展稳健的阅读续航力。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画面来解读文字。

      接下来说下第二单元-从绘本建构阅读力,阅读,从绘本开始,你也可以是阅读达人。绘本是由图或图文搭配传递信息,读过绘本的朋友可以发现在绘本中隐藏了很多暗线,往往就是这些点为后续推论作好铺垫,一环扣一环,比如这次参加考核的用书《鸟有翅膀,孩子有书》,咋一看感觉这书怎么这么无厘头,无从讲起,但是仔细多读几次,就会发现书中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而且图画用色大胆夸张,内容充满想象力,结尾再次与主题相呼应,鸟有翅膀,孩子有书。看图有“看”,才会有想法,有想法才能学而有得,即知识的输入也要及时的输出。多多感知绘本中的图像想表达的信息,包括图书中的一点、一线都有其特殊的含义,用心去体会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绘本讲师训练营【72期】4/21《绘本有什么了不起》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zi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