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马戏团里有一个大象,大象的脖子上套了一个皮圈,皮圈被一个绳子拴住,绳子另一头是插在地上的一根铁棍。那根铁棍插的并不结实,以大象的力量轻轻一挣就可以挣脱。但是大象从来没想过挣脱,因为这个皮圈+铁棍是从小绑住它的,小时候它力气小,从来没挣脱过,所以它“学会”了:这个皮圈+铁棍是挣不开的,不要白费力气了。这就是认知心理学里面的一个概念:
习得性无助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在面临挑战时会选择放弃或中途退出,而有的人则会选择迎难而上。
认知心理学有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能把人绑住做实验,不过好歹人也是一种动物,所以科学家拿动物做实验,借以推断人的想法。
关于习得性无助,有一个著名电击狗的实验。实验者将参与实验的狗分成ABC三组。A组狗用背带绑住,并受到轻微的电击,狗可以用鼻子按控制杆让电击停止。于是这一组狗很快就学会了如何让电击停止。B组的狗也被同样的背带绑住,也受到同样的电击,但是在实验中他们无法让电击停止,所以它们只能忍受痛苦。C组是对照组,被绑住但没有受到电击。到了第二天,实验者将三个组的狗都逐个放进一个箱子里,让它们遭受轻微电击,看它们是不是能够逃脱。实验结果显示,A组的狗,也就是之前能够自主控制电击的狗,很快就逃掉了;C组的狗,就是对照组的狗,之前是没有受到电击的,它们也很快学会了摆脱电击;但是B组的狗,也就是在之前阶段没有办法控制电击的狗,它们的反应跟前两组都不一样,它们只是躺下来呜咽哭泣,没有尝试逃脱。
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B组的狗在前面的阶段无法阻止被电击,因此产生了无助感,这种无助感在第二轮实险中摧毁了它们采取行动的干劲。这就是著名的“习得性无助”,就是一种做什么都没有用的想法,不断的在心里反复的内化,从而削弱主体对事物的掌控感。
习得性无助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影响自己,同时还会影响其他人。科学家用猩猩做过一次实验。跟前面的狗的实验差不多,猩猩的笼子中间挂了一串香蕉,在猩猩可以够到的上面,A组的猩猩下面有一个木箱子,猩猩踩在木箱上面就能够得着墙角。B组的猩猩怎么也够不到。这样把A组的猩猩放在另一个笼子里,他们会想办法够到中间挂着的香蕉。但是,同样的新环境下,B组的猩猩则不会去琢磨如何够到那串香蕉,而且如果新放进来一个猩猩,原来B组的猩猩会阻止这个新进来的猩猩想办法够到香蕉。
习得性无助会传染!
所以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最好不要打击孩子。这样很容易导致习得性无助。而且也不要在孩子还在学习的时候,就替他把事情做了。比如说如果孩子吃饭的时候把饭掉在桌子上,就干脆拿起饭碗喂他。
笨是一个特别伤人的词汇,如果一旦给孩子提升了这个标签儿,孩子就会认为我学什么东西都学不会,干脆也就放弃了算了。
下面看如何改进
习得性无助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