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无烟火药的发明,为弹药的开发铺平了道路。欧洲国家纷纷将军用步枪从原来的黑火药,转变为无烟火药。当时的俄国也决定换装无烟火药枪弹,设计一种类似的新型步枪,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发射7.62mm无烟枪弹的1891型莫辛纳甘军用步枪。

这种步枪易于生产制造,使用简单可靠,很快便成了俄军的制式装备,后来这种可靠的步枪也流进了中国。1924年广东的孙中山跟苏联代表越飞签订了著名的孙越协定。苏联支持广东政府,随机运来大量枪支弹药,包括黄埔军校的全部武器都被换成苏制装备。至此,莫辛纳甘军用步枪正式流进到了中国市场。在中国战场上,莫辛纳甘的主要对手是日本的三八式步枪弹,而苏军面对的却是德军的MP系列冲锋枪。由于德国人在40年代就研制了冲锋枪,这两种冲锋枪的近战火力非常猛烈,在正面冲锋的过程中,对苏军造成了比较大的伤亡。德国步兵装备的MP系列冲锋枪,加强了战场上步兵近战的火力密度,而苏军装备的波波沙冲锋枪射程只有100米左右。这也就意味着,面对德军的步兵集团猛烈冲锋时,机枪和冲锋枪的火力只能压制近距离的敌人。而在400米到1000米的中远距离上,消灭敌人却只能依靠狙击手了。
1942年10月,旷日持久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陷入胶着状态。城市被炮火轰成支离破碎,双方的战斗人员在隧道间不停地穿梭,隐蔽于巨大的工业设施和倒塌的废墟中。在阵地防御战中,以扎卡耶夫为首的苏联狙击手却展现出了奇强的战斗力,短短十天不到便击毙了100多名德军人,扎卡耶夫一人独自包揽了其中42人。而二战期间的苏联红军,采用两人的狙击小组作战形式,这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主射手,另一个射手也叫做观察手,他负责使用观察镜观察战场通知主射手来进行相应的修正。而扎卡耶夫使用的狙击步枪,便是莫辛纳甘M91-30型狙击步枪,它是以M1891莫辛纳甘步枪为基础发展而来,它将原来的直拉式机柄改为下弯式设计,并对六边形机匣做了改进调整,使延长的瞄具座更加的坚实。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上的PE型瞄准镜焦距80mm,是长5°,PE瞄准镜对提高命中率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用它可以对1400米距离上的远距离敌人进行精准射击。而且,该枪将原来使用的7.62mm圆头弹丸改为尖头弹丸,枪口初速度提高到每秒860米,最远射程达到1800米。改为尖头弹丸后,射击初速提高了,有效射程提高了,外弹道性能也非常好,对敌人的杀伤效果也更好了。
二战初期的欧洲战场,德军多是以大规模兵团运动作战,强调机械化部队的使用,面对咄咄逼人的苏军狙击战,德军统帅部竟然一时拿不出较好的解决方案。无奈之下,将号称德军狙击之王的科宁斯上校调来斯大林格勒前线,专门对付狙击手扎卡耶夫。在行动一开始,科宁斯便打死了两名苏军狙击手。其中一发弹丸,甚至击穿了苏军狙击手的瞄准镜。科宁斯突出的表现,令扎伊采夫认为真正的对手出现了。
如同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一样,科宁斯使用的狙击步枪也是从步枪的基础上改良而来,这便是著名的Kar.98K狙击枪。1898年,德军开始装备使用7.92mm无烟枪弹的毛瑟九八式步枪。一战后德军重整军备,根据国防军的实战需求,毛瑟公司将九八式步枪的枪管进行调整,由原来的23.6英寸缩短到21.1英寸,全枪长度由1.25米缩短到一点1.11米。并和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一样,将原来的枪栓拉柄由直拉式改为弯曲式,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Kar.98K步枪。Kar.98K步枪,继承了毛瑟九八系列步枪的经典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尾部是保险装置,枪弹排列在内置式弹仓,使用五发弹夹装填枪弹,可通过机匣上方压入弹仓,亦可单发装填。这种步枪虽然设计精良,射击准确,但射击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会使枪管产生细微变形,无法达到狙击战的需求。于是,德国军方又定制了一批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枪管,配备卡尔蔡司公司生产的ZF424倍瞄准镜,大大提升了射击的精确度,Kar.98K狙击步枪应运而生。这种狙击枪虽然在射程上不如莫辛纳甘狙击枪,但它的精度却要远远高于后者。一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凭借该枪在300米的距离击中目标头部,600米的距离击中目标胸部。凭借着精确的狙击,科宁斯上校向扎卡耶夫发出了终极挑战,两名顶级狙击手之间的战斗就此打响。

在当时,狙击手经常在夜幕的掩护下,进入到分割双方的真空地带,建立起实地伪装观察。而从马耶夫高地到红十月工厂这一段前线,瓦砾成堆的街道,断壁残恒的楼房,焦段的柱子,焚毁的汽车,对于扎卡耶夫来说,有上千个科宁斯可藏身的埋伏点。此时的前线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炮响和飞机轰炸声偶尔响起,扎卡耶夫仔细地搜索这废墟的每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忽然,正前方300米左右,一段倒塌的废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知道对于狙击手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狙击阵地,扎卡耶夫判断科宁斯很可能就藏匿在里面。扎卡耶夫死死盯住那片废墟,像猎人等待心爱的猎物一样,开启了漫长的等待。就这样一小时,两小时,一直到了第二天中午,扎卡耶夫的狙击阵地处于背光位置,而那片废墟渐渐被太阳直晒。突然废墟的阴影中,闪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弱闪光,这很有可能是狙击枪瞄准镜的反光效果。扎卡耶夫将头盔试探地举出掩体,随即便传来一声枪响,头盔被击中,这一枪证明了扎卡耶夫的判断,他依旧一动不动,用狙击枪牢牢地锁死那片废墟。大约一小时后,废墟下探出半个脑袋在窥视,扎卡耶夫立即扣动扳机,这是他四天来射出的唯一一颗枪弹,比赛结束了。我认为科宁斯输就输在瞄准镜和举头盔上,因为二战的狙击枪绝大多数都配备了光学瞄准镜,虽然他能给射手提供更精确的瞄准,但它的致命弱点就是在太阳直晒的情况下,它会反光。扎卡耶夫就是捕捉到了科宁斯瞄准镜的反光,从而确定他的位置,才将其一击致命。在苏联的官方宣传中,扎卡耶夫在此战中共击毙了400多名德军,荣获了功勋狙击手的称号。扎卡耶夫是否那么神值得商榷,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战争终将狙击战术发挥到极致水平,却是不争的事实。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