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这样说,杜绝批评,杜绝斥责,杜绝抱怨。
学习的同时,我也在转变。同样一件事,正面积极的说法,影响则是好的,心情也是好的。
比如,老公浇花后把瓶子忘在了客厅。我抓住不放,教育他,你总说孩子不收摊,你不也一样?
说出了这句话我就后悔了。刚看了卡耐基的话,不要批评人,我怎么又在批评人呢?
换个角度,事情立马不一样。你做得真棒,我都想不起来浇花,你还能及时浇花。
至于拉在客厅的瓶子,我随手拿回阳台就是了。
很多事情,即便做的不好的事,也是可以换个角度,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强化的。
批评、斥责、埋怨,只会让人气恼,不能愉快地接受。本身就是负面的情绪,怎么能带来正面的效果呢?
晚上加班,同事随口说出对单位不好现象的抱怨。而我内心却在想,已经很好了,很不错了,抱怨的氛围快快消散。
远离抱怨、批评,会让人更加感恩。每天多想想感恩的事情,发自内心地感激,坏情绪就会远离。
对于孩子,我们常常觉得不批评不行,不指责怎么能行?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了。
想想对孩子的批评,很多时候出于自己的急躁。
哄老二睡觉,老大却躺到了老二床上,埋怨老大在做些什么。做题做得慢了,跑神了,批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小心把包装袋拆散,零食散一地,责备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
见过太多家长对孩子的斥责了。昨天回家的路上,碰见一位奶奶抱着孙女在公园玩,小女孩2岁左右。奶奶把小女孩放下来,大概说要小女孩自己走路,女孩哇哇哭。
还有在商场里,家长自己走,把小朋友留原地,以离开小孩为恐吓,要挟孩子赶紧跟自己走。
大宝3岁的时候也哭闹过。一回是到了药店没有买她想要的东西,不回去,我们出了药店,她自己掉头往药店跑,被我们抱着拉回来。还有一回我们在游园玩,买了一个吹泡泡的,不小心挤坏了上面的小动物,她要再买一只,我没同意,抱着她回家,她哭着往地上撒泼。
不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把孩子当做玩具,强制抱走,远离她想要的东西,实现家长的愿望,防止孩子被惯坏。
除了孩子的反抗和哭泣,除了自己意志得到贯彻,我们还得到了什么?
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没有那么容易被惯坏,不需要生来就站在家长的对立面。
批评、斥责和埋怨,建立了一种对立的关系。站在对方角度,才能真诚地给对方肯定、支持和鼓励。
不管是工作还是在家里,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同理心,与人交往更愉快、更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