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而不爱如养猪,爱而不敬如养狗。每一间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企业价值,而海底捞的就是人,养他爱他且敬他,把员工看成家人的地位来待之。
我想每家公司的竞争力都不同,尤其在餐饮行业,有的靠味道建立品牌,有的靠价格吸引客户,也有的就像海底捞一样,靠服务打响的口碑。它的味道我个人而言是在合理水平,不是说有这种特别让人吃而难忘的味道,至于服务嘛我想每个吃过海底捞的都不得不承认,它的服务在餐饮行业当中是顶尖的。
那是不是把服务全copy了,那企业变会成功?就能成为下一个江底捞、湖底捞、河底捞?
不然,要不然这本书的名字不会说,你学不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能感受到为什么海底捞在当初能很好地建立了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口碑,那是员工的积极性,他们真心的想这家公司变好变强,能赚钱,因为没有其他公司能给予他们这样如此珍重的尊重,包吃包住,不是普通的能吃饱,也不是住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还是住好吃好。
养,平均1.5倍高于同行的工资,提供的员工宿能20分钟能抵达公司。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赔上「嫁妆」。
爱,鼓励甚至偏强制性的希望员工进修,提升自我知识水平。要不然不会有一个后厨大妈逐步成为一家门店的管理店长。一大堆的农村瓜娃子从什么都不太懂,逐渐的可以独当一面了,管理大局。有些人在一个岗位碌碌无为的过日子,但一般公司不会采取任何方式,只会等着时代把他们淘汰。没有对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不会认真引导他们自我增长的,因为想他们好,想他们成长,不被浪淘沙地淘汰。
敬,给予足够的权力,甚至普通的一个员工,他们也可以拥有和老板单的免单能力。
人文文化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不是靠一张口咋吧咋吧说两句好听的话,接着给你画个大饼就可以了。看完全书的前半部分,我想真的没有太多公司能做到,以管理人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把海底捞员工的经歷看成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小故事,你会看到感动。
我记得我第一次了解海底捞是在我毕业后的工作进入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公司让我们到海底捞的门店去感受他们的服务,那一次我并没有去,感觉两家业务性质根本不沾边,且自己也非火锅爱好者,但可见当时品牌的知名度已经响彻社会。真正去的那一次是在我生日,想不到吃什么就去了他家,才真正的见识了他家的服务夸张性。当然那时我还是觉得他们还是有点扰民的,不过还是认同他们的服务质量,却觉得价格还是偏高的。
在书的后半部分也说了,海底捞是一家拥有自己成功品牌的公司,但不代表他们完美无瑕。其中一点正如我说的扰民。为什么呢?有研究过海底捞的,都会知道他们出名的是他们的师徒制度,但同时师傅传授给徒弟的有多少个真正的青出于蓝的机会率,大部分是层层下降的精髓,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以服务为准的态度是好的,但如果仅仅是以客户满意度为KPI指标,他们会有一种唯恐唯慌的心态,什么免单啦,打折啦,送小菜啦,再者会不停频繁的询问客户到底满不满意,那是不是很扰民而丧失了过往的精髓?尤其是在满意度的竞争上频繁的打折,并不把公司的利益看重,甚至普遍会宣扬一种找我,我给你打折。这个就是门店突如其来的大幅扩张上市后的后遗症,在金融市场大部分我们问的是什么呢?看他们每年增长的指标是多少,每年门店开的会有多少家,这样的话他们其实很容易不小心就会忽略掉以人为本的管理。
书很好看,有兴趣海底捞的,公司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的,这本书写的还不错。没有一家公司是完美的,但毕竟会有一项突出的优势,使他可以在严峻的商业竞争下生存下去。如果每家公司都学海底捞,那消费者真的很有福了!
P.s. 说了每周一本,之前在看一本教如何速成一种技巧的工具书,所以忍不住去学尤克里里乐器,所以有段时间没发书评,但是这不是借口,所以我会把之前欠的都补上,毕竟说了每周就要一周一本。
2020-09-14 M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