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章的“走心”是“走”谁的心?

文章的“走心”是“走”谁的心?

作者: 单于非鱼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18:08 被阅读0次

      走心这一词最早留意还是第一期的《中国好声音》,看着刘欢、庾澄庆和杨坤仨大老爷们跟那英听歌选人泪流满面,特不理解,然后品论时候说“走心”二字,音乐通心,也许功成名就的四位大咖,听着看着下面的依然为理想、为生活奋斗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众,引发他们的内心柔软的地方,触动了他们的心,品论蹦出的“走心”一词。

      “走心”这词这几年一直很火,每当网上出现什么好的文章、广告文案、某首歌特别动人的词,“走心耶”就会蹦入你耳中。

      比如,“我自问这辈子没做过坏事,除了忽略妈妈做的早餐。”——《早餐中国》,这一下将外出打拼的儿郎们和远隔天涯的父母的心全勾起来了。

      我们也写了不少文章,但是怎么才算“走心”?怎么才能“走心”?我们如何才能掌握这个秘密或者核心能力呢?

一、“走心”是走谁的心?

      从本质上认知,走心是引发受众的共鸣与共情。所谓共鸣是观点和看法上的彼此认同,是理性的;而共情是情绪和感受上的代入,是感性的。真正的走心是将受众者从理性到感性都激发出来了。由此可见,走心是走的受众人的心,而不是走作者的心。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是认知错了,我们非常认真的写,动情的写,撕心裂肺的的写,却没有收到正面反馈,很失落。但是从根上错了,这种失落是不是很正常?

二、“洞察”是写好“走心”文章的秘密

      如何获取写出“走心”的文章,必要的条件是有一双获取洞察力的双眼,洞察能带来强烈的新奇感和瞬间的认同感。因为你的洞察带来是大家日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或者快被遗忘了的真相、事实。

      那又如何获取“洞察”的能力呢?

首先、还是积累,多看、多听、多学经典的案例;

其次、正确认知基础概念;比如说:有趣的事实、正确的认知、准确的洞察,三者常被混淆,现在我们能将他们区分开吗?

先讲个小故事。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他因此成了西班牙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次宴会,有人讥讽他,那大陆早就在那里了,发现它根本不算什么。言外之意,谁都可以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听了,拿起个鸡蛋,问在场的人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鸡蛋在大伙儿手里传了一圈,没一个人能把鸡蛋立起来。

最后,鸡蛋回到哥伦布手上,满屋子鸦雀无声,大家都想看他怎样把鸡蛋竖起来。

哥伦布不慌不忙,把鸡蛋的一头在桌上轻轻一敲,敲破了一点儿壳,鸡蛋就稳稳地直立在桌子上。

把鸡蛋竖起来很难吗?把鸡蛋竖起来很简单!难的是想不到!

有趣的事实:“哎呀!我怎么没想到?”

正确的认知:“嘿!真的就那么回事!”

准确的洞察:“太对了!不破不立说的可不就是这事嘛!”大腿估计都给拍红了。

三、“洞察”与“走心”

      还是用哥伦布立鸡蛋的故事延续,第一、敲破一点儿蛋壳,立起来,带来是强烈的新奇感;第二、敲破蛋壳谁都拥有,那一刻是有瞬间的认同感。

      我们要制造一东西或者写一篇文章,目的就是让人瞬间觉得既新鲜又能认同,那我们就是打动了他。我们就要从这种打动或者快速的说服着手,制造或者入手。

几天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一名“饿了么”外卖员确诊新冠病毒,男,47岁,住朝阳区小红门(地区)乡红寺村,服务人员,6月1日至17日,每天通过“饿了么”平台接单送餐,送餐范围西起南苑路,东至周庄村,北起天坛东门,南至榴乡桥,平均每天接50单左右,每日7时至21时工作。。。。。。

      这篇平实的新闻稿下面的评论绝大多数是正面的,我们启用洞察的视角看待,首先、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人都是勇士;其次、在疫情反复,失业情况加剧;第三、47岁,平均每天接50单左右,每日7时至21时工作,47岁,797>996.

      这一篇的一则评论相当走心: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可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结束语:文章的走心一定不是自我感动,自我感动是自嗨而已;文章的走心也不是华丽的辞藻,质朴的文字完全能达到。体会钱锺书的文字魅力:“拍马屁跟恋爱一样,千万不能有第三者在场,否则总不能尽兴。”

      此刻面临职场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人们,是否为缺失的马屁和即将面临贫贱百事哀的窘境,是否会有比走心更胜一筹的扎心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章的“走心”是“走”谁的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gw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