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看到标题才点开进来的,那么很幸运,这篇文章就是给你看的!
因为,你又在惯性中不经意中了“标题”的圈套。

1.
标题,《现代汉语辞典》解释其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
在微博时代,标题就已经变得很重要,而到了微信时代,标题更是起着决定一篇文章火不火的重要作用。要想让一篇文章成为热门文章,首先就要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标题党”。
朋友圈里同时出现了两篇推荐课外书的文章,《我受了二十多年的教育,还不如这几本书的作用大》与《值得阅读的几本课外书》你会选择先阅读哪一个?
当然,有80%的人会选择阅读前者。
其实两篇文章推荐的书目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被选择的概率差别那么大呢?就是因为标题!
2.
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先进入读者眼睛的内容,所以标题对读者的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概念中的文章,标题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除了有告诉读者文章大意的作用之外,标题还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作文意旨,是文章精神内核的体现。所以在传统的文章时代,标题风格显得古典、厚重,含蓄隽永。
但是到了信息井喷的今天,特别是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标题的作用只剩下吸住阅读者眼球的这一个作用。
自媒体时代网文的标题大致可以这样划分:
成功学标题:这类标题吸引了大批急于成功者的视线。标题中往往含有成功者的名字。比如:《史玉柱的管理心得》《王石:下辈子也不会行贿》《马云的成功秘诀》。
热点式标题:这类标题往往紧追时事热点。娱乐圈、影视圈、社会热点等等都将成为标题的组成部分。如《王宝强和马蓉离婚:你还相信爱情么?》《我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带你去看这些美景》《年收入12万是高收入阶层,关于个税,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等等。
体验式标题:这类标题的作者打着自己已经体验过的旗号大肆进行转发扩散。如《朋友圈都转疯了!这些事千万别做!》《看哭了!一辈子没看过这么感人的故事!》等等
还有一类,大概是很多作者运用最娴熟的。
擦边球式标题:这类标题似黄非黄,看似很污,其实文章内容与标题相差万里。如《老公,今晚我想在上面》《他发现妻子在酒店和别人开房,踹开门后,他懵了》等等。

3.
说到这,其实我只是想告诉你,很多时候标题只是个圈套,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哪怕是阅读,我们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新闻很热,甚至一度飙上了热搜榜。“女员工排队亲老板”的热度持续了好几天,这个事件爆发于10月7号,仅仅7号一天就有13家传统媒体在官方微博上转发了这则假新闻。
后经证实,“女员工排队亲老板”的视频最早出现于8月3号,在腾讯视频里的标题还是“某公司团建现场:女员工站一排跟男领导接吻”。视频内容其实是员工们在做用嘴传递纸片的接力游戏。但是10月8号,有好事者将标题改成“女员工排队吻老板”,重新上传后视频播放点击量为38.9万。然后就吸引了各大媒体争相转发,使得一众小编纷纷跳坑。
4.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中国历来是极重视文章的,一篇文章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质,而标题则是文章的脸面。无数文人雅士以能有一文流传后世而自豪,所以也会斟酌再三为自己的文章慎重地拟上合适的标题。
贾谊《过秦论》以三个字的标题树一代政论散文之标榜;《郑伯克段于鄢》仅仅五个字的标题却尽显春秋笔法;韩愈《原道》只一原字将儒道尽释,倡崇儒之风......
“一字千金”看重的就是对文章字句的精雕细琢,这份匠心是对文章的最大敬畏。反观现在的一些网文,标题尽逞浮夸、矫作、低俗之能,毫无文气。
标题的低俗化也正凸显了我们网络文化不自觉和低趣味的弊端,更凸显了作者本身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
5.
所以
写文章的,“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则自能传名于后。
读文章的,有辨别,才会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