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篇文章《一个戳心的故事:“我后悔把儿子培养得太出色了”》。什么意思?谁不期待自己的孩子更出息些呢?这让正在努力培养孩子的家长,努力向上的孩子们如何做想呢?
文章作者两口子都是教师(这里就称赵老师夫妇吧),他们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也舍得砸钱培养儿子。儿子从小就是大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是大院里一众小屁孩儿眼里的“公敌”,只因为他读书从来不用大人操心过,一直都在年级里名列前茅。两口子风雨无阻地接送儿子上各种培优班、奥数班,家务更是不让他沾手,让他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儿子最终也没有让他们失望,高考时以优异成绩保送上国内顶尖大学,毕业后又出国留学就业,薪资丰厚得令人咋舌。那些日子赵老师夫妇甭提多光鲜,跟人聊天时无论什么话题都能拐到自己儿子身上去。
可这样的光鲜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的开始褪色。先是儿子结婚没有通知他们,而后去德国带孙女,儿媳客气的冷漠相待,最终还被客气的请回国……
儿子工作后十几年只回来过两次,每次都行色匆匆,像旅游似的在家住两天就走,儿媳和孙女一次都没回来过。尤其是过节时看着邻居家合家欢乐的景色,老两口暗自叹息。想着,儿子有出息是好事,总不能因为想孩子陪在身边,就剪断他的翅膀不让他飞。
可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在衰退,终有一天,赵老师被宣判肝癌晚期。俗话说,养儿防老,这个时候着急的妈妈只能求助儿子。电话打过去,儿子说自己很忙,趁着上厕所才接的电话,请假更不容易,让他们自己去医院,忙不过来就请护工,别省钱。
直到赵老师办丧事时儿子才回来,呆了两天。走时当着妈妈的面,让表兄弟关照自己的母亲,轻飘飘一句话,就将给父母养老的责任撇给了别人。
一晃几年过去了,母子联系甚少。一天,儿子突然带着老婆孩子回来了。结果并不是来看望母亲,而是奔着拆迁补偿来的!
至此,母亲的心真是伤透了,曾经他们将市区的房子卖了,卖房钱和所有积蓄都资助儿子在国外买房。最后这一点养老钱,还被惦记上了。
母亲这次没有答应,老伴生病到去世花了多少钱,她心里明白,儿子嘴上说不要省钱,也没给一分。这个往后,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所以呀,有时死不可怕,活下来的人才是最难过的。
这次,尽管儿子又是打苦情牌又是说好话,母亲都寸步不让后,结果儿子恼怒地摔门而去,连头也没回。好像撇下的是一块再也没有利用价值的破抹布,而不是自己的亲妈。
以后的日子,不得而知。赵师母这一生最终的结局不是天伦之乐,母慈子孝,而是一拍两散,鸡飞狗跳。
如今儿子依然在法国奋斗,母亲则孤独地住在养老院,她认为,都是因为儿子太出色。
不知道,您是受人尊敬的赵老师夫妇,还是在努力奋斗的儿子,听完这个故事如何做想呢?
我和赵老师夫妇算是同时代的人,在我身边也不乏出色的孩子。但像文章里这么相处的家人还真没有遇到过。不知道是真事,还是像写文章技巧中所说的,编故事就要把主角往死里整,虐得越狠,越容易让人气愤。但愿只是一个故事。
无论如何,是赵老师夫妇教育上出了问题 。这人哪,就算做父母,都不能太无私。因为你的无私,会养大孩子的自私,让他觉得即使把你吸干榨尽都理所当然。这样的例子在电视剧《都挺好》也演绎的得淋漓尽致。
既然,自己的儿子出国后就表现出了对父母的疏离,赵老师夫妇就应该面对现实,关注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能对孩子产生依赖。就像他们的儿子所说,他也不容易。我们知道人越是出色,承担的压力越大,培养孩子不是为了给自己争脸面,更不是让他们成为陪我们养老送终的唯一。生养孩子仅是完成我们为人一世的使命,孩子出色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俗话说,孩子不听话,可别生气,因为是你养出来的。
如果面对赵师母,我会劝她,放下过往,无论孩子是否出色,都有可能是这样的结局。接纳孩子就是接纳自己,如果不能接纳孩子,本质是不能接纳自己。孩子让我们认识自己,并且成熟和成长。
放手,去祝福他,他的人生会非常精彩,他的人生会非常独特,作为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活好你自己,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等到以后他老了,忆起父母时,会觉得爸爸妈妈日子过得喜悦和平,我要成为他们这样的人,就够了。
好孩子出色,必然要四海为家。如果孩子守在父母跟前,也可能没有多大出息。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没有办法两全其美。
“当你真心的爱时,你一定能够得到回馈,切记是真心,而非目的。
——嘉样堪布仁波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