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樊登读书上听了《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跟着环游世界领略了各流派的教育:
在韩国,为了以后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再找个优秀的人结婚。
在中国,每个人都希望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但最优秀的大学生都将自己学习的目的放在家人、社会、国家的层面上。
在日本,最典型的学习方式是记笔记,比如东京大学的学生是以班级为单位应对考试的,每个人都对应有要负责的科目,他们制作出负责科目的笔记和大家分享。
在印度,学什么都是要背过的,学生每天坚持学习12个小时备考JEE考试,之所以这样拼命,是因为IIT毕业证是唯一能够摆脱贫穷和出身的方法。
犹太人认为只有知识才是任何人都无法抢夺走的无形资产,而且因为没有国家长期流亡,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全球化的。 犹太人认为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学习的楷模。东方的家长不断催促孩子上补习班,自己却不去提高进步。
哲学对法国人而言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认为自己的祖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强烈自信心的法国人依然把哲学作为衡量他们知性的指标。
东方人学习为了家人,西方人学习为了自己;东方的水稻文化更重视努力,西方的小麦文化就不会那么努力。
水稻的种植需要借助水利系统,水利系统的修建需要集合群众的力量,所以在水稻产区,大家会更注重集体,个人主义不强。
但形式各样都好,交流与协作才是未来的学习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