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对方志敏的了解,大约就只是:他很爱国!他是烈士!
当然,也不只是方志敏,对于许多曾经出现在课本里的烈士名字,很多人能说上来的,恐怕也就是这两句话了。
读了这本《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的形象,在我头脑中变得生动起来。方志敏,不再仅仅是三个字,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人。
这本书收录了方志敏在狱中所作的《可爱的中国》《死!》《清贫》《狱中纪实》等文章,其中有写到同志们在狱中的生活状态,有写到自己被捕后的心路历程,也有写到江西党组织初创时期的艰难……
对于我们了解那个年代,了解革命者,了解党史,都有一定的帮助。
读完这本书,除了对革命者们不惧险阻、坚定无畏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敬服,我最大的感受有二。
一、中国最早的那批革命者,都是多么优秀的青年啊!
方志敏1924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25岁,1935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6月,于南昌英勇就义。
死时,也不过36岁而已。
我记得《可爱的中国》一篇中,有这么一段——
他(祥松)从同号的难友处借了不少的书来,他原是爱读书的人,一有足够的书给他读读看看,就是脚上钉着的十斤重的铁镣也不觉得它怎样沉重压脚了。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身陷囹圄之后,利用敌人劝降提供的纸笔写下的,体裁可以算作是小说吧,更准确地说,是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进行自我表达。
祥松代表就是方志敏本人了。
他的这段文字,让我想起来陈独秀的那篇《研究室和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中国最早的那批革命者,似乎都在践行着这句话,他们爱书、爱知识,都是极为优秀的青年。
二、中国最早的那批革命者,是当时的特殊环境下造就的一代爱国青年。
书中,方志敏曾有一段关于自己少年时的回忆。
他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在乡村私塾中读书,无知无识,不知道什么是帝国主义,也不知道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自然,不知道爱国为何事。
后来知识渐开,渐渐懂得爱护中国的道理。1918年爱国运动波及他们高小时,几百个学生,怀着一肚子的愤恨,年轻的教师们也和学生一样,十分激愤。
演讲到激动处,有老师将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砰砰响,有学生流泪哭了起来。
这段描写很形象,让我觉得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那个年代,和他们一起振臂高呼,隔着书页、文字,激愤之心似乎都油然而起。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中国饱受列强蹂躏的屈辱史,使得一批有识之士走上了探索救国之道路。
在时代大浪潮中,最先被唤醒的,便是青年学生,便是青年知识分子们。他们中的许多人,抛弃了本可以享有的安逸生活,毅然决然走上了一条艰难的爱国救国之路。
虽有崎岖险阻,然九死而不悔。
就像书中所说:一个青年学生的爱国,真有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时那样的真纯入迷。
他们中的许多人,本是文质书生,当初或许只是凭着一腔热血而走上革命道路,然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目标愈发明确,信念愈发坚定。
到了最后,便是: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真的是可敬!可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