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摘引自《明就仁波切:放下不是像丢垃圾,或给无家可归者一件旧外套那么简单!》:
上师明就仁波切初修行时思考什么是放下。
他请教了他的闭关上师萨杰仁波切,萨杰仁波切引用了一位印度佛教大师帝洛巴对他的弟子那洛巴的教言回答他:“显相,不会把你束缚在轮回中,只有你自己的执着,会将你捆缚在轮回里,重点是要放下执着。”
“这不代表要沈溺于物质享乐,那永远不会带来快乐。只要能放下,无论你身在山洞还是皇宫,都会快乐。”
接着,萨杰仁波切手掌向下,抓住他的老菩提子念珠,展示放下和放弃的差别。
“念珠代表我们的经验,”他说,“你越想抓得紧,越多的念珠会从你的手指间滑出。”“当你奋力想抓住所有的珠子,你的手越来越紧,直到你疲惫不堪,最后放弃努力。”他松开手指,让念珠落在膝间。“但是,”他接着说:“放下不是放弃。这是另一个例子。”
这时仁波切手掌向上托住念珠,“这就是放下。”他解释道,“现像是没有问题的,财富也不错,金钱也可以拥有,感知也是一样,问题在于执取。这样放下,你不再紧抓着念珠,但你仍然掌握着它。这里主要的差别是:手掌向下紧抓,还是向上托住?向上托住代表智慧。”
放下就是智慧,如果我们抓得太紧,是徒劳无益的。从轮回转心向涅槃的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放下执着,这样听起来你会觉得松一口气吧?因为障碍我们快乐的主因,不是我们漂亮的房子或声名显赫的工作,而是我们的执着。
然而,放下不是像丢垃圾,或给无家可归者一件旧外套那么简单,从轮回中让自己解脱出来,其实有如剥离自身的皮肉。通常,如果我们在外在的物质的层面什么都不舍弃,是无法直接契入无执心的。因此,法道包含鼓励不同程度的出离修持。
禅修本身就是出离:无论我们的心多么混乱、执着或充满贪欲,我们仍然从世俗生活的压力中抽身出来,去试图认识内心的困惑,这已是迈出了很大一步。
学习如何让心从迷惑的习性中出离,如果我们修持前行,是为了在自身中找到真正解脱的来源,这是另一大步。
因为即使我们明白它的意思,仍然不是真的相信,没有人百分之百的相信,但那也没关系,我们总是需要一个开始。
去发现我们已经拥有的,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事实却未必。我们对轮回的执着是如此坚固,以至于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击破它。
突破必须从内在而来,开端便是放下所有对自己内心的投射、建构及固有的观念。去认识自己真正是谁,能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的工具——就是禅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