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是一个关于效率的认知学习。
一万小时定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主旨是认为只有在一个领域中付出一万小时的学习和努力才能成就自己的专业性。那么,是不是非得要花费这么多时间?有没有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完成自我的学习和能力提升?这堂课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一千小时对比一万小时,节省的90%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呢?
10倍成效的正确姿势是:选好对象→事前思考→事中阅读→事后思考→化繁为简,最终形成高质认知。
Step1,选好对象(20-40小时)。
通常我们会冲动之下或没有经过充分思考就选择一本书,读书时也没有经过以上的事前思考、事后思考和化繁为简,这是我们陷入一万小时定律的重要原因。须知,读书多不代表功底深。
叶教练建议我们至少花费20~40小时的时间去选择一本书(或一个高手)。
精挑细选的背后逻辑是认知是分层次的,最外围的是伪知、虚知,之后是真知,然后是洞见/思维,最深层次的是元认知/元思维。只有认真研究和学习元认知/元思维,才不会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碰上天花板。
(1)选书时要百里挑一。要选择有年头的书;有口碑的出版社;关注作者的经历,看其是否拥有优势;从书名中看作者的发心和意图;任意翻几页,看观点是否高山仰止,拨云见日。
(2)选人时要德才兼备。看这个人是否愿意掏心窝子跟你说实话;对方有多愿意冒着得罪你的风险指出你可提升的点;在实践中不只是牛,并且是跟主题相关的牛;看成就,淡化标签;一切基于事实做思考,不轻易下结论。
Step2,事前思考。
事前思考的目的是通过预设问题(尤其是自己不了解的问题),有意识地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建立书本和自己已有认知的链接,从未知往已知架设桥梁。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没有事前思考,就不能准确判断自己关于这个主题掌握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那么自己读书的过程就只是不断验证自己的已有认知而已,不能使自己跳出自己的认知圈。
叶教练就是从参与感是什么,如何度量等角度连环发问,形成了很成体系的事前思考。
Step3,事中阅读。
这里的一个关键就是使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结构化,成体系。这样再学习新的知识时就容易掌握。
而其中的另一个坑是自己的认知无法解释时,是打破重塑还是顽固坚持?生死只在一念间。
Step4,事后思考。
事后思考首先是复盘,并提炼出落地执行的主线逻辑;思考与自己的关系,看学习的东西如何帮助自己进步。
叶教练自己读《参与感》时就是2小时事前思考+4小时事中阅读+6小时事后思考;一共有145项思考。思考之广,之深,之细,很让人叹为观止。
Step5,化繁为简。
人的脑容量有限,而根据斯宾浩斯记忆曲线,人的忘却速度也是很快。所以,突破记忆的方法是只记基本原理,把厚(解决方案)读薄(原理),运用时拿出来随机应变创造打法。
至此,每深度阅读一本书,就能在自己的认知树上增加一片叶子。长此以往,会让自己的枝繁叶茂。
另一个问题是,要学习慢慢把书与书会见的关联打通。
总之,用500~1000小时的时间,把一个专业5-10本顶尖的书/人内化为自己的体系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