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论
1,中国古建筑的外在形式得自孔孟与佛学较多,而空间架构则得自老庄之道较多。
2,以住宅宫殿为例:常以中轴做左右对称,左昭右穆。(南向的一列正面朝阳而明亮,故称“昭”,北向的一列正面背光而冥昧,故称“穆“。古人在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左为昭,右为穆。)
3,“神灵的殿堂”包括宗祠、佛寺、佛塔、石窟、喇嘛寺、道观与伊斯兰教清真寺等,表现出人对超自然的敬畏;
“帝王的国度”包括城郭、宫殿、苑囿、祭祀的礼制坛台及陵墓,表现国家的体制规模;
“众生的居所”包括城市、聚落、民居、书院、园林及桥梁,表现人对生活的需求。
4,中国屋顶喜作重檐,除了通气采光外,文化上还是天盖,帽冠。屋脊增多,犹如凤冠。
西洋中世纪教堂的尖塔指向天空,因为通向天堂;而中国屋顶却强调“承天”,承接天降恩泽,雨水自天而降,经过多层屋顶,终及于土地,接水过程仪式化。
5,简而言之,中国建筑整体呈现中国文化敬天与顺乎自然的思想,不过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透过工匠之手以建筑载道而已。
二,神灵的殿堂
1,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及湖北武当山成为道观胜地。
2,历代虽有帝王特别崇信佛,道二教,但终究未形成政教合一之局面。
3,南方禅宗寺庙吸收儒家思想,不重视寺庙之形式,主张“顿悟”,较少有巨大的佛塔或佛像;反之北方的佛寺主“渐悟”,往往侧重于石窟的开凿及巨佛的塑造,莫高窟、云岗、龙门及麦积山的石窟可见之。
4,佛塔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代表,佛塔初为珍藏舍利之用,后趋于多元化,作为航行灯塔、料敌塔或起胜风水塔。塔初多用砖石、土及木混用,但易遭祝融之灾(中国古代对于水灾、火灾的说法是极为含蓄的,水灾多成为是共工之祸,而火灾便是成为祝融之灾),全用木结构之塔传世极少,山西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历经千年仍完整,极为珍贵!

5,道教表面上模仿宫殿与佛寺,但为了体现神仙精神,喜在钟灵毓秀之地建筑庙宫,多用楼阁,以表达通天之意,登楼令人心旷神怡。
6,南方闽、粤所见道观,布局大多不强求左右对称,章法自由,各殿因势而立,但整体仍保持脉络想通与空间贯穿之灵动特性。
三、众生的居所
1,南方的民居中,最重要的核心位置供奉祖先牌位,两旁依古制“左昭右穆”,分配各方兄弟居住。
2,北方四合院的中庭宽敞,并以抄手游廊衔接;东北的中庭更宽阔,四座房屋不相接;长江流域的四合院天井狭小,并喜筑城楼;山西的四合院天井成纵长形,冬日可接受较多阳光;南方四合院天井成横宽形状,可减少日晒面;云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以照壁来反照光线并围塑出更多的天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