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多少本育儿书也压不住自己暴脾气,怎么破?

多少本育儿书也压不住自己暴脾气,怎么破?

作者: 龙月妈妈要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9-11-06 15:36 被阅读0次

    有一次我和女儿在呷哺呷哺吃火锅,对面也坐着一对母女。突然就听到那个妈妈吼了起来:“瞧瞧你,又洒得到处都是!”原来小女孩把饮料弄洒了,白白的裙子上全是粉色的饮料,那位妈妈非常生气,我特能理解她,因为这衣服洗起来得多费劲啊!

    看到那位妈妈满脸愤怒的表情,我好像看到了半年前的我,也经常因为女儿弄洒饮料,弄脏衣服而火冒三丈,然后把女儿劈头盖脸地教训一番。弄洒饮料这事,几乎成了我们母女之间的一大阴影,我生气,她害怕。

    网图,侵删

    弄洒饮料成了母女间的阴影

    生气之后,我心里又会充满挫败感:看了那么多育儿方面的书,学了那么多理论,到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还是时不时会出现情绪失控,还带着情绪去批评女儿。这种挫败情绪困扰了我很久,平常总告诫自己不可小题大做。可女儿弄洒饮料还是分分钟刺激得我秒变后妈。直到翻开《接纳力》,看到作者海文颖老师的一句话,方觉豁然开朗:

    “生活不是我努力迈上一个台阶,就在这个台阶站住了。我能够做到一次正确,却不能做到次次正确。妈妈如果不能先接纳自己的情绪,恐怕很难去接纳孩子的情绪。”

    多少本育儿书也压不住自己暴脾气,怎么破?

    《接纳力》一书,和现今许多育儿书一样,把”共情“作为正确处理亲子关系的制胜法宝。不过,与其它书不同的一点是,海老师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做父母的要如何与自己“共情”。

    一、什么是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心理学术语,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才弄个人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在《正面管教》等类似书籍和理论盛行的今天,大多数做父母的,尤其是妈妈们,对共情一词早已熟悉,很多妈妈也在努力实践着“共情”。孩子乱发脾气时,心里很烦躁的妈妈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尽量用平和的语调、柔声细语地说,“你很生气是不是?……妈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如果只凭这两句话,就能化解孩子的一切负面情绪,那父母这份工作也太好做了!

    和孩子的“共情”奏效了还好,一旦没有奏效,很可能妈妈心里早就被压抑的情绪会被引爆,甚至开始翻旧账,对孩子说出很多不该说的话,甚至做出不该做的事。

    是“共情”不管用吗?并不是,而是需要首先“共情”的对象错了,这个时候,最最需要共情的不是孩子,而是在现场的父母本人。

    二、为什么要和自己共情?

    如今做父母的,大多有很强学习精神:读各种育儿书籍,听各种育儿讲座,关注多个育儿公众号,等等。你会来看我这篇文章,足以说明你也是一个非常关心教育方法的家长。我和你一样,为了当一个合格的妈妈,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去学习。可是,明了各种育儿理论之后呢?

    为了让孩子乐观,我不抱怨,面对困难也保持微笑。

    为了让孩子爱学习,我报了网课、经常写作业。

    为了让孩子爱运动,我从宅女变成“家里呆不下”,有空就带娃出去活动。

    ……

    娃有时顺着我期望的方向发展,我就成就感满满;有时娃任性起来,我心里的火山就分分钟想爆发。为了应付妈妈的“火山”,娃不得不偷写张纸条“妈妈请不要生气!”塞给我。

    孩他爸不看育儿书,连育儿文也很少看,还时不时蹦出来说孩子,我就越看他越不顺眼,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就反驳他:“你一点育儿理论都不学,就瞎指挥!”结果搞得家里时不常就气氛紧张,也弄得孩他爸在孩子的事情上越来越后退。

    怎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把生活过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呢?

    没想到,海老师在《接纳力》一书的序言里回答了我这个问题:

    “我逐渐正视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当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便如我心蒙尘,常常无法看见孩子,哪里还能顾及是否伤害了他。”

    每一个妈妈,都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的普通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生气、难过都是难免的,我们都不是圣人,可却为了孩子,潜意识里按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又做不到,往往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把情绪发泄到错误的对象身上(比如孩他爸),还误以为是管理了自己的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就是我们的心理垃圾,不及时正确地分类、回收、处理,如同生活垃圾会污染环境,情绪垃圾就会污染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蒙尘。心蒙了尘,连自己的心声都会听不清,更听不清孩子的心声。

    那么,怎样清理我们心灵的尘埃,才能听得清自己和孩子的心声呢?

    三、如何与自己共情?

    ① 倾听自己真实的心声

    《接纳力》一书中,海老师把一个人生气时,脑海里同时出现的许多声音,比喻成《口技》现场,屏风外面的人听着热闹非凡,屏风一撤,原来只有“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只有养成倾听自己的心声的习惯,才能在激动的情绪当中,理出自己愤怒、焦虑或伤心的真正原因。

    海老师组织的一次分享会上,一位妈妈说,她儿子喜欢在家里光着脚到处跑,她常常提醒他去穿鞋,儿子不愿穿,又让她着急。她决定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寒从脚入“,这是她从中医讲座听到的。“这会是大夏天,热着呢,哪来得寒?”这是她姐姐经常说的。她又发现,地板很干净时,她就不会提醒儿子穿鞋——原来,她是怕儿子把脚弄脏,然后不洗脚上床,把床也弄脏,就没法睡觉了!

    听清楚了让自己着急的真正原因,她就有了好几种解决方案。她可以更勤快些,让地板总是干干净净。也可以跟儿子说清楚,上床之前要洗脚,因为妈妈今天没擦地板。经过这么一分析,她把这件事情的主动权拿到了自己手上,不必再跟在儿子屁股后面催促穿鞋,她做了自己的主人,心情一下子轻松了。

    ② 从自己的童年找到负面情绪的根源

    海老师认为,当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管我们乐不乐意,都会非常精准地再现当年我们自己被养育的那些体验。

    比如我一度对女儿弄洒饮料总是反应激烈,偏偏女儿还经常把饮料弄洒。每次饮料杯一倒,就仿佛敲开了我心里的火山,怒火立马就喷浆出来,女儿就满脸恐惧地看着我,不知所措。更气人的是,虽然每次我都恨不得把她骂到哭,她这个洒饮料的毛病却越来越严重,几乎到了每次喝都会洒一大片到衣服上的程度。

    当年我被养育的体验?我仔细回想,想起小时候,有一次失手打翻一个杯子,水得桌子上、地上都是,妈妈特别生气,干脆把家里的杯子都收了起来,从此以后,我喝水都是用饭碗。大概是这件事对我刺激太大了,所以二三十年之后,现在我已经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我喜欢的杯子,打翻杯子却依然能刺激到我的神经。

    回忆童年,并不是要追究我们父母的过错,因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但是找出根源,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为什么已经很有修养的自己,还会为一件小事抓狂?然后才能反思,这件事情本身值得我们反应如此激烈吗?想通了这些,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我就能比较从容地告诉自己:我已经长大了,不再经常打翻杯子了,就算打翻了收拾好就是了,也没人批评我。

    找出了根源,我才能够正视女儿总是弄洒饮料的原因。女儿还小,拿不稳经常是因为拿杯的姿势不对,或者是杯子太大,她的小手握不住,我该做的,不是发火,而是教她该怎样拿不同的杯子。

    ③ “拆台”法

    海老师在沙龙里发现,人们在听不同的人讲故事时,同样的一句话,有的人会觉得很受伤,有的人却毫不在意。这是为什么?

    她坐月子时,一次朋友来家里看她。海老师的婆婆进屋看被子没叠,就手脚麻利地给叠好,边叠边说,“我这个儿媳妇就是懒。”婆婆走后,她朋友很吃惊地说:“她怎么能这么数落你?还当着我的面?”海老师自己却浑然不觉,她压根就没觉得刚才婆婆实在数落她。为什么朋友都有点生气,她作为“当事人”却没感觉?

    原来,佛教的六祖慧能早就为大家解释了这个道理: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海老师看到的,是婆婆热心的招呼她的朋友,还帮她叠被子。而她心里对“懒”这样的评价根本没有有“台”,如果有“台”,她会反应得比朋友更生气,但她没有,所以她一点也不介意。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台”,当别人的话或者行为刚好碰到“台”上,就会像尘埃一样堆积在上面,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越积越多。

    “时时勤拂拭,不叫染尘埃”固然是好方法,但也未免太累。就好像打扫房间,房间里家具越多,打扫起来越费劲。而当房间里“空无一物”时,打扫起来就非常简单了。

    所以,如果能够让我们心里的“台”越来越少,可“落尘埃”地方就越来越少,能激起我们负面情绪的人和事就越来越少,我们的心态和情绪就会自然而然地平和起来。

    女儿一弄洒饮料,我就火冒三丈,以至于女儿每次弄洒饮料,就会满脸惊恐地看我,等着我发作。我通过回忆童年,找出了这件事情如此刺激我神经的原因,知道这就是我心里的一个“台”,每次我弄洒饮料,摔坏东西,都会在这个“台”上积累尘埃。现在我弄明白这个事情,就意识到,我的愤怒已经给女儿心里也筑上了一个“台”,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要帮她把“台”拆掉。

    一天晚上,我和女儿一起读绘本,她读着读着,伸手去拿桌上盛着牛奶的杯子,却不小心把牛奶碰倒了,牛奶不仅洒到了桌子上,还洒到了书上。她立刻警惕地看着我,等我发脾气训她。这次我却让她“失望”了,我笑着说:“恭喜你,又学会了一种错误地拿杯子方法!”她一下子愣住了,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几秒钟之后,她也笑了,说:“我真棒,又学会了一种错误地拿杯子方法。” 逗得我差点笑出声来。接着,我和她一起,拿干净抹布把书上的牛奶擦掉,再把桌上的也擦掉,继续愉快地读绘本。

    我想,只要我坚持这种做法,女儿心里那个“台”,很快就能拆掉了。不过,这也是我先拆了我自己心里的“台”,才有能力去帮助女儿拆她心里的“台”。

    拆了旧的“台”,我们还要注意不要再建造新“台”。人无完人,人并不会因为当了爹当了妈就变成超人、圣人,我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大毛病小毛病,能改则改,不能改就接纳自己,和自己讲和。

    与自己共情、温柔的对待自己,不断给自己积累正能量。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对孩子的苛责少了,对老公教育孩子的方式不那么挑剔了,你的幸福感越来越高,从以前对孩子对老公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变成现在对自己说,”我若安好,便是晴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少本育儿书也压不住自己暴脾气,怎么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bu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