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17653/3fb0586f4ab97826.jpg)
时间能带走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年岁那么简单。
有时,它可以带走一条街,一种味道,一块小小的“臭臭肠”。
南大和金陵同在浦口校区的时候,里面已经驻扎着铁板飘香的“五食堂”,颜值依旧高大上的“六食堂”,畅销奥鸭面的“七食堂”,还有价格亲民的“八食堂”。
呐、校门口的那条小吃街自然就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九食”。当然,对于08届的童鞋来说,“九食”它已经不再是一条街,它是根植在味蕾舌尖上挥之不去的一种味道,它是存储在nokia6300里无法找寻的一张照片,它是刻录在那段时光里大汗淋漓、深夜徘徊的一场痛快。
2、
下午4点多,小贩、小老板们开始纷纷出摊了。不一会儿,这条不足5米宽的小街道摆满了形色各异,风味不同的小吃摊子。现在想想,满满的都是吃货的福音啊!
大夏天的傍晚前后,可以看到很多情侣穿着人字拖,拉着手很亲昵地从一家家摊子逛过去;还有周边厂房工人叼着烟,三五成群地徘徊在几家排挡前;要是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我们宿舍一群屌丝,像游魂一样穿梭在各种妹子间。天色逐渐暗淡下来,一排串的老式灯泡齐刷刷地照在铺子前,各家的油烟和人气都蹭蹭地往上蹿,街道间到处都是锅碗的碰撞声,嗤啦的炒菜声,闲谈的嬉笑声,甚是热闹。我不知道地球上还有多少条这样的街,还有多少个这样的食堂,但“九食”已是我年轻时最曼妙最可爱最回味无穷的食堂了。
3、
我们宿舍常去的是“如意大排档”,这名字听起来喜庆,他家正对着当时的丁字路口,周边有“聚缘酸菜鱼”、“阿秋烧鸡公”还有“徐州地锅”。其他一些小排档我是记不清了,不过有家叫“老丁”的倒是吃过一次,老头子炒的饭很清桑,很入胃。
“如意”北边便是“砂锅粥”、“麻辣烫”、“梅干菜饼”,三家几乎是连一块的。这家叫“李宁”的麻辣烫比较霸气,因为他家棚区很大啊,从外面看十足像个难民营;他家素的串串比较多,汤底没有多大特色,可能是因为搅浑着那么多人的口水变稀了吧。“砂锅粥”是一对中年夫妻开的,初恋女友很喜欢在刮风下雨天要我陪她去喝皮蛋瘦肉粥,粥熬得蛮稠的,就像当时我对她感情一样蛮厚的,可是粥这东西它一凉就立马歇菜变成清汤寡水了!感情也是如此啊,后来女友也凉了,跟我分手了。之后,我再也没有去喝过砂锅粥,我怕粥没烫到嘴的时候却烫到了心窝子。但我还是会买两块“金华梅干菜饼”!以前每次都是她吃热的,我啃冷的,现在我抱着两块一起啃,嘴皮磨破了,老子也开心!
除了梅干菜饼,“王氏杂粮饼”和“徐州饼”当时也挺火的,面饼摊得快,销量卖得好,吃起来方便。兽兽蜗居宿舍时,经常让二少带俩杂粮饼给他啃啃——“多点酱不要花生”。
有一天,街上还冒出了一个“熏肉大饼“的摊子,炉箱里转动着好多层肥腻流油的五花肉,看到它,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JJ卫汗珠滚滚的大肚皮。哎呀,卧槽!想起来真他妈恶心!呸!不吃了!
熏肉旁边的“陕西肉夹馍”还是能解解馋的,老板娘从铁皮桶里捞出一小块刚卤好的猪肉,带着猪皮,在案板中间冒着香气,再顺手撂上几段尖椒,一起剁碎,很粗鲁地往馍里一塞,鼓鼓囊囊的。“来!吃!三块钱!”
“如意”南边好像是“金陵鸭血粉丝”。老板一家人都比较痞气,就连他家三岁的儿子都知道摸女生屁股耍流氓,好家伙!店面生意是由老板娘和他家小舅子一起打理的,老板娘经常戴着黑色网纹发箍,胸口和小腿根还有若隐若现的纹身,恩正(zeng)的一笔啊!老板娘能把粉丝烫得软乎又不失劲道,倒是账本上的字写得很丑,跟她长相截然相反,啧啧……另外,他们家经常会有好多妹子结伴光顾。
北面“小马”家的红烧牛肉刀削面堪称一绝,一指宽的刀削面从沸水里捞出,过上一碗凉水,然后甩进一个大汤碗。红灿灿的辣油铺了一层还不够,再撒一些香菜末,搁着几根烫好的青菜,最后浇上两三勺炖好的秘制牛肉块。嚯!过瘾讷!我经常看到桂公公壮硕的背影,在那边大口吮吸着面条,不停地擦着汗。
至于其他一些特色小吃摊子,我记不清大体的位置了,只能凭着仅有的印象跟大家稍微聊聊。
胖大婶的“铁板鱿鱼”,她家韭菜和烤肠烤得很有味;蓝褂大叔的“金陵臭豆腐”,黑乎乎的,但是浇上蒜泥和辣椒,好吃的一比吊糟;好像还有家小妹妹开的“章鱼小丸子”,生意不太景气;没记错的话,“如意”斜对面应该有个老头老太太卖绿豆汤和酒酿的,冰镇的的绿豆汤放有桂花,可惜的是酒酿却没有小汤圆搭配;他家摊子旁边还有卖鸭脖的,两家店貌似相辅相成,辣乎的鸭脖配上冰爽的绿豆汤,当饭后的消遣刚刚好;街尾还有家“樱花寿司”,没吃过大姐做的反卷和手握,一直都是最普通的肉松寿司。
那会儿,“胖子烧烤”还没有名誉大众点评网,没有租上店面房, 同样是在街角摆个摊位罢了。他家下午出摊早,但是搭炉子生火比较慢。等炭火冒出苗子后,胖子他爸就摇着一把坏蒲扇开始做生意了,胖子也忙前忙后的,我总想在他家门口喊一句——“你全家都是胖子!”。大鸡腿、鸡翅、豆角、茄子、土豆等等,让好多吃货唇齿留香,欲罢不能。提到烧烤么,就意味着有啤酒,有情绪,有宣泄,有故事,有形形色色,有男男女女……一群人歇斯底里狂欢后,在深夜里迟迟不归。莫不是酒没喝够,眸子里却都留恋着彼此吧。
4、
我们宿舍四个人吃遍了“如意”家所有种类的盖浇饭,就连跟论文题目差不多长的“青椒榨菜干子毛豆炒肉丝盖浇饭”都没放过。有段时间内,我们狂爱的是白菜牛肉盖浇,偶尔我们会尝尝鲜,点份回锅肉炒饭或炒面吃吃。CC就不一样,他喜欢肥肠炒饭,看他吃饭的样子我们都好有食欲。JJ卫有次冒了句让人脑洞大开的话:
“大公子(CC)你知道吗?在我们东台还有一种叫臭臭肠的,就是大肠里面还粘着一点点屎,臭臭的才香、才好吃!”
众(马)人(勒)皆(戈)惊(壁)!这还没完。
“你这碗有屎吗CC?”JJ卫淫笑了下。
众(干)人(得)皆(漂)惊(亮)!
这时也只有CC最淡定了,他怡然自得扒完最后一口饭,嚼烂最后一块大肠,抽了张纸巾擦了擦嘴,打了个嗝:
“去你妈的!还不赶紧吃完,一个个都在这儿等着喂蚊子啊!”
我抬头瞥见他油汪汪的嘴上还粘着米粒,那一刻,我想到的是JJ卫刚说的臭臭肠,还带着一点屎!
“周小卫!干你妹!你全家都是臭臭肠!”
冬天到了,我们从玉辉楼下课出去吃饭,手脚冷冰冰的。几个人挎着包跑到“如意”,一声“照旧!”。老板冲我们笑一下就心领神会了,这时老板娘已经给我们倒好滚烫的白开了。老板锅铲翻腾几下,再往里扔一把青椒,热腾腾的红烧鸡块盖浇端上来了。
“小伙子,天冷多吃点!不够再给你们加。”老板娘笑呵呵的。
我们一群人埋头趴在桌上啃鸡块,这架势跟以前外婆家养的几头猪没有什么差别,很整齐地站成一排挤在食槽那边。
2010年圣诞节,宿舍一行人从珠江路买完衣服回来,卡刷空了,天也刷黑了。匆匆忙忙赶回来,下了131路公交,就扑到“如意”家,老板娘看到我们还是笑呵呵的。还是红烧鸡块,这次鸡块又多了些,就是味道没以前香了,当时肚子饿也没想很多。
老板关了火,两手在熏黑的围兜上擦了擦,然后点上一根红南京,望着对面盖好的新商铺意味深长:“你们快放寒假了吧?”
我吃着饭:“嗯。过完元旦,就开始复习、期末考试,接下来差不多就放假了。”
老板回过头也给我递了根烟:“等你们放假了,我们也放假咯。”
我接过烟没抽,心里琢磨着等期末考完要是分数都及格了,就请他抽苏烟!
他说的“放假”,我也只是当做真的“放假”而已。可我好想跟他讲一句——“老板,今天鸡儿跑味了!”
5、
来年春天,开学的某个晚上,我羽绒服里揣着一条老爸从新疆带回来的“雪莲”给老板抽,去“九食”兜了几圈愣是没看到“如意”大饭店。当时图个心里安慰,该不会老板回老家有啥事了吧。
再后来,整个“九食”跟学校明湖的冰一样——“化”得七零八散。一眼望过去,路边干净得连一块“臭臭肠”都找不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