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左传记载为大禹之子启)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固有“得九鼎者得天下”之说!
夏亡,九鼎为商朝所得。600年后,商纣王时,周武王联合诸侯国伐商,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九鼎旋成为周的镇国之宝。春秋时,诸侯国势力不断强大,周朝统治日渐衰落。齐、晋、秦、楚、宋五霸先后称雄,皆有意图九鼎以代周室。之后大秦一统天下,九鼎却不知所踪,说法不一。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执牛耳原本是一种仪式,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
殷商之前,我们还有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和夏王朝。但是甲骨文的发现只让世人信服“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神话般缥缈的大夏王朝至今尚未发现“只言片语”,所以不被世界所公认。
但是,纵使六百年的大商王朝,也绝不可能在此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从发现铜矿石到精美神器传世的跨越,“神话般缥缈的大夏大朝”必然存在。
因为没有经过大夏王朝的文化与科技的长期积蓄与沉淀,就单个殷商600年的文明绝不可能创造出如此成熟且美仑美奂的青铜艺术。
虽然没有夏王朝文字发现的支撑,但后世众多文献的记载似乎已有力地佐证着她的存在。并且,大夏王朝的文明似乎也并未逊色于殷商。
因为《史记·封禅书》上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拾遗记》卷二载: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
《墨子·耕注》曰:昔日夏后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又有:(九鼎)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春秋时期,楚庄王观兵伊洛,向东周大夫王孙满“问鼎之大小轻重”(成语“问鼎中原”的典故),“在德不在鼎”的神回复亦使王孙满的外交辞令流传千古,还有很多的记载不再列述。
透过这些文献的背影,至少让我们感觉到:确实殷商之前有一个夏王朝的存在,夏王朝铸了九鼎,并被商、周传承。
“鼎”很自然地成为天命所在,成为正统国家政权的象征,是国家供奉的神物,是统治者赖以传国的宝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