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得到文章分享
得到|每天听本书|《零秒工作》

得到|每天听本书|《零秒工作》

作者: 生如夏花绚烂璀璨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16:40 被阅读93次
    音频链接:得到|每天听本书
    得到App
    音频文稿:
    《零秒工作》

    关于作者

    赤羽雄二,曾在麦肯锡工作14年,一个人同时负责十个项目,1990年从零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推动许多韩国企业,尤其是 LG 集团走向了世界。独立创业后,同时参与数家企业的经营改革,每年举办的演讲超过50次。

    关于本书

    《零秒工作》这本书从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思维方式入手,讲述如何完成庞大工作量和高效工作的秘诀,并详细阐述了提升思考速度和提升工作速度的具体方法。

    核心内容

    本书思想核心是:
    如何才能将思考速度和工作速度提升到极致。

    两个思考方式:
    假设性思考和零基础思考。

    6个具体工作方法:
    建立工作的整体框架;
    利用 PDCA 管理循环推进工作;
    工作不要过于细致;
    从工作方法角度进行彻底改善;
    远离网络工作,专注于某项工作;
    提前制作工作完成概要单。

    脑图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零秒工作》,副标题为:速度解决一切的麦肯锡工作术。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3万字,我会用大约22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如何像麦肯锡精英一样,将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提升到极致。

    工作中,你可能常常会遇到这些的情况。方案写一会,逛下网页,查个资料,顺便查看邮件,回头再整理下数据,点开微信回应一下,再回去贴个图表,一天下来,方案可能还停留在开篇。明天就是工作任务提交的最后期限,今天才开始着手这项工作。每天花大量时间在PPT美化、EXCEL表格制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而对于一些其他较为重要的事情却一拖再拖。不停地在安排会议,参加会议,但很多会议只是在沟通交流,不产出任何实际利益。

    这些情景,职场上每天都在上演,还不停地重复播放,而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工作效率的低下,无法实现工作价值的最大化。这样也会导致你的领导或是上级不相信你能做更多、更有价值的工作,不敢将更重要的工作交给你。那么该做什么工作?按照什么顺序推进工作?如何提高每一项工作的速度?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今天给你讲的这本《零秒工作》就能很好地解答这些问题。

    这本书从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思维方式入手,告诉我们如何完成庞大工作量和高效工作的秘诀,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方法。本书作者赤羽雄二,曾经在麦肯锡工作14年,一个人同时负责十个项目,1990年从零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推动许多韩国企业,尤其是LG集团走向了世界。独立创业后,同时参与数家企业的经营改革,每年举办的演讲超过50次……作者能够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关键就在于他的工作哲学:“思考的速度可以无限加快”和“工作的速度可以无限提升”,而这也就是书名《零秒工作》的由来。

    下面,我将从如何提升思考速度和如何提升工作速度两方面来告诉你,怎样才能像麦肯锡精英一样,将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提升到极致。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说说如何提升思考速度?

    关于提升思考速度,作者提出了两个思考方法,分别是⊙假设性思考和⊙零基础思考

    什么是假设性思考呢?

    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是领导,现有两位员工向你汇报工作情况,听了这两位员工的汇报,想想你会做出什么反应?员工A说:“到目前为止发现了10个问题,但这需要进一步的追加数据分析,才能发现核心问题是什么,等确定具体问题再向您报告。”员工B说:“我认为现在的结论是前期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为检验这个结论,我们将会对推出这个结论的两个前提,无准确数据分析和无挖掘消费者的根本需求假设进行验证,等验证结果一出,及时向您汇报。”是不是觉得员工B的汇报对你更有价值?因为员工B就是运用了假设性思考。

    假设性思考就是通过条理性的分析,先得出具体结论,然后行动并不断验证之前结论的思考方式,比如我们熟知的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等大部分科学原理都相应的运用到假设性思考方式。

    为什么那些科学家们那么钟爱假设性思考呢?我们先来看看假设性思考是如何做出的。比如你现在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最近销售量一直在下滑,你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出以下3个原因:1、营业员在销售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给顾客介绍衣服;2、店里的陈列更新很慢,每次进店都一样;3、顾客反映衣服缩水严重。这时候,你通过条理性的分析将这3个原因归纳成人、店、货3个方面,人就是营业员,营业员在销售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给顾客介绍衣服;店就是店内情况,店里的陈列更新很慢,每次进店都一样;货就是你的产品,顾客反映衣服缩水严重。

    通过这样的分析,你就可以提出假设的结论,针对人的问题,通过营业员培训可以调高销售的10%;针对店的问题,通过销售竞赛可以提高单店销量的15%;针对货的问题,通过增加新疆长绒棉的含量,可以减少衣服缩水率20%。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验证这些结论,验证方法可以通过试验、观察、讨论和采访等方式,来验证这些结论。当你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可以不断地修正最初的假设,然后再进行验证,再假设,再验证,这样不断的良性循环,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假设性思考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将思维转化为行动,不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这样有目的实践,不仅能够节约大量时间,又可以预防问题的反复发生。

    说到这,我们都知道假设性思考有它的优势,但有时候我们也容易走入误区,被自己曾经的知识、经验等蒙蔽双眼,陷入无限循环中。

    这时候我们就要运用今天和大家讲的第二个思考方法:零基础思考。

    零基础思考是指从当前框架中脱离出来,像白纸一样进行思考的方式。简单说就是摆脱“思维定式”,像白纸一样思考。

    在现代的许多企业组织内部中都有各式各样的“约定俗成的前提条件”或“制约条件”。比如“总之,只要价格定得低,就会畅销”“这不是我们公司的风格”“工作不能只是按照指示来推进,还需要随机应变”等等,这些信息的存在限制了人们的思考范围,就好比井底之蛙,只看到自己头上的一片天。

    零基础思考的精髓就是抛弃原有框架,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

    曾经有一个很经典的营销故事,就是要求把梳子卖给和尚。把梳子卖给和尚,怎么可能?和尚又没头发,很多人都会这么想,但有人就能将梳子卖给和尚,不仅卖出去,还源源不断地多次购买。怎么做到的呢?他观察发现虽然和尚没头发,但是来寺庙里的香客有头发,他便跑去对和尚说:“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德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和尚听后自然很是高兴,并取名“积善梳”、“平安梳”,源源不断地大量购买。

    这个人之所以能卖出这么多梳子,原因在于他不再单纯地把梳子看成仅用于梳头的工具,而是把梳子看成一种护身符,赋予了它某种意义。所以当我们从当前观念性思考出发无法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不妨采用零基础思考的方式,从而提升思考效率。

    零基础思考就是让我们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根本上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我们都知道,想摆脱思维定势是非常困难的,如何才能更加有效,更清晰地看清本质问题,提高思考速度呢?

    作者介绍了一个思考工具:A4笔记法。

    什么是A4笔记法?就是取一张A4白纸,横着摆放,在左上角写上标题。

    标题可以是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比如什么时候工作会被打断?怎样才能尽快完成企划案?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做什么事的时间可以缩短?等等。然后在右上角写上日期,并在标题的下方写4到6行的正文,每行20到30个字,一分钟内写完一页。作者表示每天这样坚持写十页,大脑思考不仅会越来越清晰,思考速度也会得到提升。

    为什么这个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思考速度呢?

    因为我们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脑中总是会不断的闪现各种想法,但是对这些想法,我们很少会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的挖掘。而通过这种利用书写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整理自己的思绪,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看到许多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并且也能够时常变换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不同方向的思考,窥探自己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在对一些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A4笔记法可以明确应该查询哪些资料,询问谁,如何联系到可以提供信息的人,这样能够明确问题,并快速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自然也会导致工作的速度进一步的提升。

    同样,在面对做决策的时候,A4笔记法也非常好用。比如你在犹豫是否该跳槽去一家新公司,你就可以在A4纸上写下这些问题,新工作能否带来最想要的价值?我能承受为此失去的东西吗?新工作中不好的一面我看到了吗?现在的工作是否已经没有了价值?一页一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你就能更加清晰、全面、客观地对待跳槽的问题,挖掘你真正想跳槽背后的本质原因。

    这就是和你说的第一部分,如何提升我们的思考速度。我们讲了假设性思考和零基础思考这两个思考方法。下面我们来说说如何提升工作速度。在这个部分,有6个有效的方法,我们依次来讲。

    第二部分

    第一, 建立工作的整体框架。

    很多刚入职场的新人,在接到上级布置的任务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开始干,激情满满,特别想把工作做好。尽管很有干劲,但是效率却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工作形成整体印象。所谓整体印象是指最终的成果是什么、为了取得最终成果需要考虑什么因素、按照什么步骤和顺序才能取得成果、从什么地方着手才最有效等综合因素。

    一旦你对工作有了整体印象,就能分清楚哪个部分重要,哪个部分次要,哪个部分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关键节点,哪个部分又是危险的过渡阶段。比如上级领导要让你做一个PPT汇报,你就得思考做这个PPT的目的是什么?要做多少页才合适?哪些内容需要重点强调,哪些内容可以略过?PPT的整体风格是怎样?

    刘润曾在得到专栏里讲过一个全局之眼的概念。是指这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被规律作用着,以一种叫做“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要素是系统中你看得见的东西;关系,是系统中你看不见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看得到要素,还要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看到这些关系背后的规律,这就叫“全局之眼”。所以对待工作,就要懂得关联地、整体地、动态地看待问题,快速建立起工作的整体框架。

    第二,利用 PDCA 管理循环推进工作。

    前面提到,在刚接到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首先要先建立工作的整体框架,那么在建立框架之后呢?这时候就该分析如何一步步地完成工作。光有框架没有用,我们还要知道如何推进工作。

    关于如何具体推进工作,作者提出了PDCA管理循环的方法。

    什么是 PDCA 管理循环?

    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你现在需要提升公司产品的销售量,首先你要先制定一个销售计划 P——Plan,这个计划是销售员在一定期限内要开展的活动及所要达成的目标。之后销售员便按照之前制定的工作计划,去执行 D——Do。销售人员还应定期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这就是 C——Check,注意检查计划与结果的差别,并随时督促自己把握好进度,以达成最终目标。如果销售计划没有完美执行,或者是计划流产,那么,销售员就要根据销售计划与结果的信息反馈及时地指导和修正销售计划,这就是 A——Adjust。纠正后又是一个新计划 Plan,然后你又可以按照新的计划继续执行、检查和修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PDCA 是一个闭环,第二次循环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从不一样的角度对整体工作进行优化。通过这样的多次循环,速度一次比一次快,效率一次比一次高,因为之前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所以成果也就会越来越令人满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工作速度。速度提升了,如果还有空闲的时间,就可以具体推敲各个环节,进行反复修改和优化,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第三,工作不要过于细致。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而对于工作不要过于细致,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作者在书中说:“成功=工作顺利完成”。在工作的时候要想着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一直在纠结一个细节,最终会导致整个工作无法顺利推进。比如,对课程讲师来说,对于“不要过于细致”这个原则可能深有体会。在开发新课程中,如果想把所有课程都设计得十分完美,估计没有可以上课的一天,因为现在信息总是在不停地更新迭代。所以对于课程讲师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设计一个符合现在需求的课程,然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慢慢地更新和完善。

    第四,从工作方法角度进行彻底改善。

    任何人,在工作中,都希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很少人会意识到“对工作方法本身做出改善”。比如,你是一个刚入职的小白,你想快速地开展工作,那么你为了提升工作速度,会去观察身边的工作速度快的老员工,看他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并效仿他们。但作者提出了一个更加彻底的改善方法。那就是分别请教两个速度特别快的老员工和两个速度特别慢的老员工,然后分别比较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将它们归纳整理出来后,再对自己的工作方式进行调整。反复做类似这样的彻底改善,和单纯地按部就班,不经大脑的模仿,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

    再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整理自己的文件夹,而文件夹的命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以存放的内容来命名。像方案,大部分以项目名称来命名,但很少人会在命名上考虑优先级的排列。同样是方案,有些方案可能非常重要,而有些方案则是次要的,这时候在文件命名上可分为01、02、03三种,01代表非常重要,02代表次要,03代表一般或是不重要的。这样按照重要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列,当你需要借鉴之前写的方案时,你就可以先参考那些标注01的方案,因为这些方案非常重要,当时在做的时候,肯定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也更值得借鉴。

    第五,远离网络工作,专注于某项工作。

    平常在工作中,我们通常都是微信、QQ、邮件等同时都开着,当你写一份报告,或是在制定计划时,这些即时通讯总是会不停地跳出来提示你,快看看我。而这时的你往往都经不起诱惑,开始积极地响应,这看似挺平常的一幕,殊不知却最大化地降低了你的工作速度。

    有研究发现,当你从某项任务A转到B任务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即时转移,你的注意力残留仍然在思考原任务。如果在转移工作之前,你对任务A缺乏控制且关注度较低,残留会更加严重,即使你在转移工作之前已经完成了任务A,你的注意力还是会有一段分散的时间。这种在多任务之间转换带来的注意力残留对我们是十分有害的,也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速度。

    这就好比,你刚写一会儿报告,微信弹出来,朋友问你今晚去哪儿吃饭,你的大脑就会从写报告的任务中切换到思考晚上吃什么。当你和朋友讨论完晚饭吃什么之后,你再回去写报告,这时候又从思考晚上吃什么的问题切换回写报告任务。这样在两个任务之间来来回回地切换,注意力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况且很有可能你在写报告的时候还在想晚上要不要换一家吃,好像有家烤肉店在打折。这就是注意力残留,让你注意力无法快速聚焦到当前的任务当中。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选择一个僻静的地方,只读书,思考大局。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私人办公室,经常在此独处思考。《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会专门租用酒店套房来隔离喧闹,专心写作。这些名人名家们都知道,要想有高质量的工作产出,就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所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掉手机、远离网络,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环境,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能提高思考速度。

    第六:提前制作工作完成概要单。

    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提交给上级领导的时候,领导看完你的报告后说:“这不是我想要的。”这时你心里可能就会想:你当时明明是这么说的啊!为什么我现在做出来了,你又说不是。这时候你可能就要回去返工,在工作积极性方面就会受到打击,由于情绪的作用,势必会影响工作速度和效率。

    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同人对相同事物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上级领导认为自己已经清楚地将任务传达给员工,但事实上员工可能只理解了50%。我们要知道,人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总是趋向接受那些自己明白的、能够理解的,对于无法理解的信息,会自动屏蔽。所以在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理解上很可能产生偏差,就会造成你做出来的东西,不是上级领导想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认知偏差呢?作者提出了制作工作完成概要单的方法。意思是当上级布置完任务之后,可以请求上级写一份详细的工作完成概要,主要包括工作目标,想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完成时间,需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等等。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要求上级写一份这样的工作完成概要比较困难,毕竟上级领导没有义务要这么做,而且在沟通上你可能也会觉得不知该怎么说。这时候,你就可以自己写一份这样的工作完成概要单,然后找上级领导确认,看自己理解的是否和上级领导理解的一致。这么做一来你可以把握这项工作的整体情况,化被动为主动,二来在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你就可以拿出这些工作完成概要单,将其中的重点挑出,不至于在写总结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这一年都做了什么。

    总结

    说到这,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这些就是《零秒工作—速度解决一切的麦肯锡工作术》的核心内容。

    让我们回顾一下: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才能最大化地提升思考速度和工作速度,并列举了具体的方法。

    想提升自己的思考速度,需掌握假设性思考和零基础思考假设性思考就是通过条理性的分析,先得出具体结论,然后行动并不断验证之前结论的思考方式,而零基础思考就是要我们跳出思维定式,像白纸一样思考。

    而在提升工作速度方面,作者提出了6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分别是:

    1.思考工作的整体框架,在接到工作任务时,建立起工作的整体印象,并分清主次。

    2.利用 PDCA 管理循环推进工作,依照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四个步骤,有效地推进工作。

    3.工作不要过于细致,不要纠结工作中的细节。

    4.从工作方法角度进行彻底改善,对改善方法多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

    5.专注于某项工作,选择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将注意力聚焦到某项工作中。

    6.提前制作工作完成概要单,消除沟通中存在的认知偏差。

    得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每天听本书|《零秒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cf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