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如果站在十几岁的那个我,会想那该多么老的一个年龄啊。
而今天,这个50岁的女人,就站在了眼前。她不需要用美颜,不需要去做或应付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和不喜欢的人,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甚至是缺点,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五十岁的年龄,你欣然接受了你就是你。
五十年,走过了哪些路,遇到过哪些人和事呢?
五岁那年,从乡下来到城里,在那个混杂着汗水、打骂、煤烟和嘈杂的城乡结合部开始了我从年少时代。也就是在那样一个乌烟弥漫、贫瘠的生活里,却有一个阳光灿烂的天,它有幸生长于八十年代。在那样一个充斥着贩夫走卒的街井,会有一位高中语文老师,他告诉我“要有自己的思想,要与众不同”。“to be differnce”便成为我人生第一个的重要启蒙。
有幸成长于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
我囫囵吞枣地读着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想象着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用整本手抄本抄写下席慕容: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而是在若干年后,经历过人生情感波折,才明白席慕容说:爱的背面不是恨,而是忘记。
八十年代,皮囊空空的我们却有着极其丰富和自由的思想的大脑。八十年代它让我成为一个自由和理想主义者 。
二十岁出头,走出大学校园,不甘于被分配在一个集体企业里做售货员。辞职,可能我是我们那个城市首批进人才市场的人之一,也可能是首批通过报纸招聘广告去找工作的人。中科大的一位教授要将科大的一项研究成果商业化,他需要一个懂财务,会打字的人,也就是文秘加财务加跑腿,于是我就这样进入了他的眼帘。教授跑招商,我跑各种章,就这样一年后,我们居然跑出来了一个合资的药业公司,而我也理所当然成了公司的“元老”。
但是,我还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将目光转向了上海,而能去上海的唯一途径就是考研。那个年代考研是需要公司同意的,公司自然不同意,也许诺了很多,当然也使出了大棒--不给盖章报名!我去咨询我的实习老师,我问她我该走吗?她说“你现在看到的只是一口井,外面是一片天”。明白了,又一次辞职,到上海,复习考试。
人生有许多关键节点,做选择的时候,并不知道到底多么重要,而只有今天回头看时,才知道那是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选择。很遗憾,我失去了和老师的联系,也许她已经不记得我了,也许她不曾知道自己的一句话曾经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但我深深的感激在人生关键点中她的出现。我要去看看外面的天。
九十年代末的上海,热情而宽广,有那个对当时的我来说是我能看到的天花板的上海商城,也有那尘土飞扬的宜山路,延安路高架就在学校门口架设,一大下雨天就是满脚泥泞;地铁一号线尚在试运行,浦东还是下支角,处处热闹喧腾,吐纳着喧哗和欲望。如同盖兹比走过的街道,流动不息、骚动不安。
24岁到45,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女生到一个中年的职场女性,我人生的黄金岁月都留在了上海,而上海也成为我的成长所在。每当我想起这段岁月,耳边总会响起当年力波啤酒的广告曲《喜欢上海的理由》,我经历过、存在过。
《喜欢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带着我所有的情怀
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
在永远的纯真年代
追过港台同胞,迷上过老外
自己当明星感觉也不坏
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
有人出去有人回来
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
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好日子,好时代
我在上海,力波也在
我不知道力波啤酒现在还在不在上海,但是我已经不在了。
在上海生活了21年后,我选择再一次离开。犹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尼克,看过喧闹和繁华之后,选择离开。而离开后的几年,形势的发展远远超过我的预期。5年前的决定,总让我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脱下那些小香风的职业装,束起高跟鞋,扔掉那些品牌化妆品,从光怪陆离的大上海来到德国的一个小镇,我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有失落吗?有过,但是我问自己,你要回去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过去就过去了,我在这里我就要留在这里。学德语、考驾照、在中学教学,也做公益,一步步地心静了下来,焦虑不安地心情也松弛下来,即使遇到心烦的事情,大致也会take it easy!有人问我,离开上海,离开家人和朋友,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小镇你会觉得孤独吗?孤独?要看你怎么理解孤独呢?每天呼朋唤友就不孤独吗?每天的生活被朝九晚五、加班所圈定着,就不孤独了吗?当然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因为你没有时间去品尝孤独,你只是那个被外部不断刺激而不停轮轴转的小白鼠。
叔本华说,精神世界贫乏的人,总是需要外界刺激来寻求快感。而45的我不需要这些。
在德国,我学会了自律,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而当你习惯于这种自律的状态,你便能真正享受自由带来的内心愉悦。
忽然发现自己有好多要学习的东西,不仅仅是语言,我发现我对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每每拜访德国主妇,看到他们的生活布置和庭院打理,我就有一种绝望的感觉。走过50多年的人生,一直在追赶,却忘记了自己生活的打理。停下来才发现,原来对生活我还是一个小白。
喜欢德国的理由
当我大包小包走出火车时,从来不用担心没人帮忙
漫天大雪,会有车主动停下,询问是否需要搭载
街角处,就会邂逅一场高水平的演奏
车站的站台上,堆着一堆可以随便翻看的书
贾樟柯曾经写过他第一次到柏林的感觉,他说他没有觉得陌生,反而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友善、温暖、善良、有序,我想这是人对家的共性的理解。
“心安之处便是乡”,50岁,我将自己安顿在心里的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