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它可以是一片区域,可以是一种文化,可以是一段漫长的历史,而今天我需要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我对中国的认知
那么中国可以分为哪些区域呢?
如果按照地形来分,或者说。按照海拔来分,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梯,也就是由西到东也是从高到低,最西边是青藏高原和一些盆地,这一边极为荒凉,而且整个多为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非常的高,众所周知,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也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再往东边是一带,相对来说比较低缓一些的,但是它的高度介于青藏高原和平原之间。最东边则是一片平原,非常适合农耕,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地,大体可以分为这三个。
那我在这里再提一下,为什么我觉得最东边理所应当成为中国文化的腹地呢?那就是因为他不管气候和地形都很适合农耕,他的气候也全都是季风气候导致。农作物会非常的适应人,也会非常舒适。
早期,中国文化的核心就在。黄河流域也正是现在中国版图的差不多中心部位,但是却不是实际的政治中心,在我们的历史上,大多朝代的中心都在陕西关中,那一片有可耕种的平原,而且这一块的地势非常的好,有周围的天然屏障,再在几座山中间设几道关口,就能够牢牢的将关中区域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所谓的中原之地,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那一块儿那么这一片中原之地,从最上方有一道太行山作为第1道防线,那里就可以被称作边关,通常游牧民族也是从这里入侵的,由于它属于两个阶梯的中间部分,过度区域就会气候和地貌比较多样性,也就可以支撑他们在那里游牧来得到自己的食物,以保持补给
那么再往下就是一片非常险恶的兵家必争之地了,这里有一条长江过江以后就是名副其实中原最繁华最集中的地方,将之前也已经有很多的。这一条江又是一条天线,只要有人能守,关中周围现在属于中国的地方,有一些以前是被我们称为蛮夷的地方的,也就是一些比较荒凉的,不太能耕种环境不好的地方。就是东南西北的角落处,都是一些荒莽之地。因为它非常的干,而且多为砂质土。所以如果按照战略布局来分的话,中国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一个就是蛮夷的四中偏远的地区,另外就是中原的长江上游一块虽然属于中原,但是时不时会有危机的地区,另一块就是中原的长江下游最核心的地区。
(而特别是到了宋朝,这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变化,由于宋朝比较文弱一些,他的领土被缩的很小,而且他也是在努力的向长江南边所整个长江北方几乎都被游牧民族占领了,所以整个中原的核心腹地也就要向东南偏移了,因为宋他虽然没有武力,大家还有的是钱,有的是文化,所以。南北差距很快就拉开了。那么又到了近代,明清的时候又打了回去,渐渐的南北文化进一步的交融,很快整个东方又成了。中原地区。而现在我们的文化中心很明显已经迁到了北京,相比来说,北京上海很明显都比陕西发展的好,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心又进一步向东边移了。因为现在的中国更需要的是和世界交融,而东边邻近海域方便贸易,方便交往,所以中国需要将自己的文化中心进一步靠近海域。所以如何在近代规模化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就是核心的中文和周围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
那整个中国,划分的再细一点,可以划分几个区域呢?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1.青藏高原:我认为首先最明显的就是青藏高原,它整体的海拔地貌和气候都是一致的,占中国很大的一片区域,我觉得可以把它整个称为青藏高原,它的气候整体都是高原,山地气候较为寒冷,地形为高原。
2.西北盆地:青藏高原的北边,也就是整个中国的最西北角,也是一片荒凉的地方,主要有两个盆地和一座山脉构成。也就是由最底下的昆仑山脉到上面的阿尔泰山脉这一片区域,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为他也非常的荒凉,而且很偏远,但是又和青藏高原很明显不是同一个类型,所以我把它单独分出来作为一类称为西北平盆地。
3.黄土高原:它是中国中间的过度阶梯的典型代表,我在这里说的并不仅仅是黄土高原那一片区域,而是连带着它周围的。中国的偏北方区域那一片比较寒冷,土质较多为沙土,而且正是这一片是最开始中国发展的地方,所以它在历史上也是有特殊性的。
4.四川盆地:到这里地形又变了,还多山地,而且中间还有一个巨大的盆地,而且这一边的,我认为他的人的习性也与周围不同,所以我就觉得他可以独立分为一处。
5.东北区域:这一片区域比较寒冷,但是他还是平原,所以他也比较独特,因为整个东方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相对来说南方还是经济更发达。
6.东南区域:这一片较为繁荣昌盛也就是中原的最核心之处,它的历史和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块很重要的区域。气候也非常宜人,地形多为平原,和周围又不一样,所以我认为它非常有单独的必要。
那如果我学习的时候,我觉得应该从6~1倒序的来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第6片区域应该是离我们最近的也是文化更多的,之后再慢慢讲到荒凉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