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获了一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我们每天都在过着相同而又不同的生活,相同的是每天不变的24小时,不同的是每天的喜怒哀乐惧。在我这样一个年龄阶段,一天之中必不可少的情绪并不一定是喜怒哀乐惧中的一种情绪,但焦虑是必然存在的情绪。
焦虑的存在不是单方的,她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人与人之间,每天都在进行着焦虑的交换。
焦虑一直被评判为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过去的我也一度这么认为,但在习惯于“与焦虑共处”后,我更多地觉得她是一个中性的词语,她是我们所有人的情绪中的一种普遍且正常的情绪。
在开学之前当我听说室友的职业规划书写了20页的时候,我开始焦虑。焦虑就在那,我感觉她在不断放大,但我依旧置之不理,随着时间的流逝,焦虑并没有消失,但我已经能够适应这份焦虑。
来学校之后,室友在接连几天听见我几乎每天同一时刻敲击键盘的声音后,也开始在与我相同的时刻开始敲击键盘,我频率愈快,她也随之愈快,尽管她不知道我到底为何不止地打着字,我也不知道她为何忽然也在同一时刻与我有了同样的习惯(我们隔着桌帘,看不见彼此)。
我们正通过键盘的声音交换着未知的焦虑。
我在无形中让室友感到焦虑,但在那之前她所不知的是,她也曾为我带来无限的焦虑。我们就这样跨越着时间,传递着对方的焦虑。
每天上课前在机房等待老师的过程中往往有许多碎片化时间,我习惯在这些时间中看电子书,看到重点的时候同时拿出笔和本子。今天当我打开本子并且同时拿起笔时,坐在我旁边的同学余光偶然瞥见,于是停下刷手机的手并且急迫地向我投来目光,目光之下,是我的本子与笔。她呆愣愣并且直勾勾地注视着我手中的本子与笔,尽管我沉迷于书中的内容,但同时也在用余光交换着她的目光。
我们正通过与余光与目光的交流交换着焦虑。
尽管她并不知道我在写着什么,也不知道我在看着什么,但仅仅是我在写东西这件事也已经足够让她感到焦虑,并且,哪怕这个人不是我,她也依旧不会停止自己的焦虑。
与此同时,她的注视,也让我深感焦虑,她目光的凝视让我心中有那么一刹那在自我盘问:在大家都在看手机的时候我没有看,我是不是错了?
这个盘问的答案显而易见——没有错,但就在那一刹那这个问题清晰地出现在我的心中,并且,我深切地体会到我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我像是被蒙住了双眼。
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正在焦虑中不断迷失。我敲击键盘创造的是我喜爱的文字,但每当室友的键盘声相继响起,我感到迷失了自己与文字交流的节奏。我把手机放在一旁,用纸笔记录着笔记是因为我喜欢,但每当旁人投来异样的注视,我也会逐渐开始质疑自己。
我成为他人焦虑的制造者,同时他人的焦虑也让我深感焦虑。
是特立独行坚持所爱,还是随波逐流做个乌合之众?我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尽管提问之前我早已坚定了答案。每当我做着热爱的事情,感受着他们带给我幸福感,我更加笃定了自己的答案。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每天都在熟悉的环境中醒来,也在熟悉的环境中入眠,开始结束着每一天,这是我们每天相同的24小时。
相同的是24小时,不同的是我们每天所经历的不同焦虑。我们习惯在睡前反思一天,回忆着今天有多少次因为焦虑而情绪化面对生活。也习惯在每一个新的一天到来的时刻为自己打气,哪怕,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焦虑。
交换焦虑,这一件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曾经的我刻意克服,最终导致自己疲惫不堪。如今我的焦虑远远超于过去,但我逐渐习以为常,也逐渐明白:
与其反抗焦虑,不如用心感受焦虑,因为焦虑,正是情绪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