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颖颖去体验了爵士舞,记不住动作,当时有点泄气。对于报不报班,一群女生围坐在一起讨论,我终于下决心报了这个班。现在回味起来,没有一丝丝后悔,反而兴致盎然。
一直羡慕会跳舞的女生,不管是柔美的中国舞,还是性感的钢管舞,抑或是酷酷的街舞。但对舞蹈也有畏惧,一来没有基本功,二来上大学时武术课连续六七次忘记动作,卡死在那里,那种体验就跟高中时演讲卡顿一样可怕。
说到演讲,对哦,有什么可怕的,我在不断的练习中终于有了克服卡顿的经历。无他,唯熟练尔。
现在接触跳舞,先不要对自己的要求那么高,去运动罢了,出出汗,扭动一下腰肢。想来之前练过瑜伽,还兴致盎然的跳过一段时间郑多燕,也不算动作盲。再说即便记不住动作,也不要紧,颖颖后来在群里发了个抖音视频,对着慢动作,我也练的很起劲。
跳完舞后,认认真真看书,学会计,能够体验到不同的专注。我的人生慢慢多了许多可能,26岁没有付费学羽毛球,现在的我,不再吝啬为自己体验新事物而花钱。
想来自己也真是有趣,小时候没有上的培训班,现在都要一一补上的样子。朱承洋很像我,很喜欢学东西、喜欢上课。我家帆帆却冷酷的说我又不要上学,也不要上课。对于让他陪我去跳舞的提议,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宁愿去乡下找小伙伴玩,宁愿陪奶奶散步。我猜想可能帆帆是被我们养的太好了,他就是适应21世纪后工业时期的自发型教育方式,所以随他,除了阅读,我对不满4岁的他没有任何要求。
晚上迫不及待的把我去跳舞的消息告诉妈妈,她直接回:“哎呦,不要肉麻了喂!”对于这句话,从小到大面对学习之外的兴趣,她总会这么说。我心里不高兴,嘴上也直接回怼:“为什么你要这么说我,是我没有天赋还是因为别的?”她后来改口,说:“挺好的,你去吧!”在思考父母对我造成的影响时,我总是感谢母亲对我那点认可,才支持我突破原生家庭里重男轻女的枷锁。但事实上,她也在很多方面曾经对我进行了限制。儿时的我,没有自己的判断,也害怕反对大人,应该是不平等而且未被宠爱过吧,看现在朱承洋,大大方方的怼爷爷,我爸还笑嘻嘻的夸奖孙子。如今我长大了,有了足够的辨识力,也有勇气去反对父母,他们不像我的父母,而像是任何一个与我平等的人,冒犯了我,我绝不会再忍起吞声了。
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对自己足够自信,是我在18岁时不曾具备的特质,我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将这身而为人的起码自尊寻找回来。但愿我在养帆帆的过程中,不曾将这份原本孩子与生具来的自尊破坏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