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孩子生得少,大人不仅疼爱有加,甚至处处迁就,完全以孩子为中心。不过,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必须与同侪在对等的基础上相处、竞争,非但别人不会让他,更不保证他永远都能获胜。因此,有些孩子处处想抢先,遇到挫败或可能失败时,就开始乱发脾气、哭闹耍赖,这种情形在独生子女身上尤其常见。
孩子怕输的原因
1、孩子怕输是一种天性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怕输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怕输,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2、父母的过分迁就,使孩子缺乏输的体验与承受能力
孩子生活中输的体验、经验的积累往往决定了孩子对输的看法与承受能力,如今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迁就,往往导致孩子无法承受输的结局。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的交往、游戏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孩子自尊心的维护而过于迁就孩子,他们往往过多地故意输给孩子,保持孩子愉悦的心境。然而,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缺乏正常的输的体验,久而久之,幼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高的评估,一旦他们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步入同伴的群体,他们在与伴的竞争中就难以接受自己输了的结果。
3、成人对输、赢的不正确的态度加剧了孩子怕输的心理
父母对孩子输赢的态度也会加剧孩子怕输的心理。在幼儿园开展的亲子运动会上,经常有孩子赢了,家长极力奖励孩子,包括语言上的赞美、肢体动作上的亲密、物质上的奖励等等,但一旦孩子输了,家长往往会保持沉默,有的甚至会骂孩子。这种对待幼儿输赢的态度也直接加剧了幼儿消极情绪的积累,加剧了幼儿怕输的心理。
4、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也加剧了孩子怕输的心理
在各类比赛中,若消极情绪占主导作用并长期地积累,也会促使孩子回避自己赢的几率较低的活动。可以说,在活动中,那些过于害怕自尊受到伤害的幼儿往往更多地体验了羞耻、悲伤、悔恨等有明显不快乐的感受,若这种感受得不到排解,并长期积累,会加剧幼儿对比赛结果的忧虑,并回避自己没有信心的竞赛活动。
孩子怕输怎么办之应对方法
1.享受过程的快乐
哪怕是失败的过程,也会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财富,值得我们和孩子一起以寻宝的心态来面对。我们改变了,孩子也会变的。
2.少做帮手
父母习惯做孩子的好“帮手”。这“帮手”的作用虽然让孩子的思考能力有所发展,却也让他失去了不少动手的机会。没有动手的机会,没有“尝试一错误”的过程,顿悟的快乐是难以感受到的。有时候,我们只要忍住,转过身去忙自己的事情,孩子的机会就有了!
3.体会“努力”
有些事情可能比较难,太大的挫折会使孩子望而却步。帮孩子分解难度,会让孩子体验到“努力”就会有进步。仔细想一下,我们自己会怎样把那个气球中的水灌到水箱中去,然后用语言指导孩子再试一次:“这次只要灌进去一点就成功啦,下一次,肯定比这次还要多!”
寻找失误点每一次失手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刚才失手的原因,以及下次怎样才能不失手。有时候,我们成人之间的讨论,也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4.笑看失败
气球里的水洒了一地?“哈哈,水洒了一地,看看地上的水印像什么?我们不如拿起气球再灌些水接着往地上喷,看看这个水印会不会成为更可爱的图案?”孩子不仅仅会被我们的乐观所感染,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气球的控制能力也会增强的。
5.增加抗挫力
虽然要尽可能协助孩子成功,但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过分刻意地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当孩子遇挫时,父母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利的空间和机会。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一座高楼,可不巧,快成功时“楼”塌了,看着孩子沮丧的表情,父母尽量不要直接替他解决问题,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引导孩子去思考,然后让他自己去执行解决的办法。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动机,常来自于遭遇过的挫折,当他的经验足够丰富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6.集体活动中提高耐挫力
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些失败的痛苦经历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发展他的内省智能。他一方面要学会如何欣赏别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集体中的这些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
7.游戏中平衡输赢心态
大人和孩子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孩子,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当然奖励的前提是说出输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