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研习资料
道德经和我们的生活

道德经和我们的生活

作者: 西楼望月圆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00:22 被阅读0次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是组成事物或交往范围各方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立统一产生的契合点,也就是共同利益之势。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势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势,是大家的共识,是自然生成的,是无形的,并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自身的威慑力和无形的强制力的。例如:我们在大礼堂听报告或讲座,就会自然生成一种安静严肃的势,因为此时到礼堂来的人的共同利益是相互认真的交流,做报告的人希望把自己的观念阐述明白,使大家能够接受,听报告的人是希望完整地把报告的内容接收到,再进行消化吸收,所以需要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成了大家的共同利益,也就形成了有制约作用的无形的势,在这个势的制约下,毎个人都会尽量少发出声响,迟到的人也会因影响别人而产生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这种感觉没有人强加给他,是无形的达成共识的共同利益之势造成的,也就是说是有无相生,大家都愿意认真安静交流的“有”,产生无形的共同利益之势,而这无形的势又迫使人把手机定为静音,不大声说话走路,转化为行为上的“有”,如果此时有人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会遭到众人的鄙视和制止。而一旦离开报告现场,大家的共同利益发生了改变,安静严肃的势便消失了,共同利益转为放松,如果此时有人仍强迫大家要严肃安静,就有违共同利益之势了,会被大家认为是死板教条或神经不正常。势是由参与交往的人们平等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产生的,会随矛盾的变化而变的,例如:如果去参加亲友的葬礼,大家的共同感觉之势是悲哀,挽惜,追思;当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车祸、杀人现场,都会自然生成悲痛的共同利益之势,人们会自然丢掉平常的轻松欢乐姿态和往日不睦恩怨,转入同情,痛惜,尽量施以援手进行营救。如果此时有人仍在一旁微笑观看就是违道之势,会被大家群起而攻之。相反,如果大家欢宴一堂,独一人向隅而泣也是不和谐的违势之事。在人世间,严肃的会场,喜庆的婚礼,悲哀的丧礼,潇洒的舞会,欢畅的宴会,会同时发生,存在,各有各的组成成份,各有各的共同利益,也会产生各自的迫人服从之势。一个人一天之内可以先后去开会,去参加婚礼,去送葬,去欢宴……他会随势而动,不停地变化。谁能说出他必须如何如何行为吗?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见势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又在时时处处的变化之中。我们时刻生活在与周围人共同组建的共同利益之中,在具体事物的“有”和其必然产生的“无”的势之间有无相生,变化着自己的作为。一个人只有依组成事物各方共同利益,随势而动的柔和变通才能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同,融入社会,使自己的力量和知识与周围交往的各群体的共同利益互相借力提升,成为正能量。反之,无视自己所处环境的共同利益之势,强硬的固执己见,坚守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放,成为违道之势,将会为众人所弃,无法得到他人认同和助力,当他的行为严重违背和侵害别人利益时,必为众人之势所摧。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物质的“有”,离开了这些物质我们无法生存,但是与这些“有”相生所形成的“无”的势,又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势是什么?势是无形的力量。势是组成事物各个方面对其他方的影响、作用、制约能力。

    道路和道德经中的道

    这个以公共利益为依托的对各矛盾方面具有制约作用的势为什么叫做道?而不叫别的什么名字?因为道的意义和人们普遍意识中的道路最接近,最形象,最直观,也最好理解。

    一,道路是容,是全,是接纳一切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不但任何人,任何行走方式,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踩踏行于其上,任何动物也可以择机而行,道路可容纳便利一切所需之人和动物。

    二,道路是由人们的共同利益产生的,是共识。人们要活动,要交往,就要有道路,而道路又是如何来的呢?天下本无路,只有由于长年累月,经无数人的反复踩踏碾压才形成的。为什么几乎毫无联系约定,从不同地点出发,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在不同时间都汇集于此进行踩踏而终成道路呢?因为共识,因为目的地方向的各自相同,虽然有的人并非直行,而是要绕行一下,但是因为在眼前的情况下由甲地去往乙地或从乙地去甲地在各种条件影响、作用、制约下,这样走是相对来讲最近又最便捷可行的。这些条件包括当前的生产力水平、方式,运输工具、山脉、河流、疆界、地形,气候影响等等,对那些小路尤其是山间小路,甚至于一块坟莹、一个峭壁、一棵大树、一片荊棘、一条小溪、人们的不同职业等等都会对道路的形成,产生各自的影响、作用和制约,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年累月的过程。一条主要道路的产生是大多数人通过对这些条件的综合筛选评判,通过无数人,无数次的对其他途径的行走失败或更费力的教训后认识到的最佳路径。这样看,道路的形成就是人们在自然界的各种条件下达到的共识,也是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在当时条件下行成的道路是包括自然界和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利益的契合点。而这个道路一旦经过无数人的共同踩踏形成后,也就具有了一种约定俗成使人就范的势,形成一种规则规范,既由甲地去乙地必经此道,否则就是迷路或误入歧途。为什么必走此道而不是别道呢?因为此道是当前各种条件通过相互影响、作用、制约下唯一的捷径。

    三,道路只供众人行走,而没有自己的私利,生于众人用于众人,可以约束众人行径,但不占有众人。因为没有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特权,不怕被别人夺去什么,所以可以像水一样柔,一样容纳百川,纳天下所有行路之人,而不设门坎。因为没有自己的私利,不需要隐瞒什么,所以可以坦荡示人,一览无余,似婴儿一样真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四,道路不是绝对的,会随着各种现实条件变化而变动的。例如:洪水、滑坡、河水改道、沙漠化,城市化搬迁,交通工具变化,修路能力增强等等,道路都会做出相应调整,从人类产生以来,多少新道路产生了,又有多少古道消失了,可见没有绝对的道路,一切道路都是人们用脚投票走出来的,是会随着各种现实自然和生产生活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是相对的,从河西走,是对的,改道河东也是对。在这一点上,道路是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强硬固执,不抗拒改革,是柔弱的。道路可以改变,但道路是参与行走的各群体的共识和约束之势是不会改变的,是永恒的,唯一的,但道路又是四通八达,几乎无法计数的,在时时处处和人类相伴的这也就是说“道可道,非常道”。

    五, 道路 是平等的。在道路的产生和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农民、牧人、商贩、串亲访友的妇孺闲士、手持兵刃的千军万马、达官贵人;不论你是快马疾弛,还是步履蹣跚,不论你花团锦簇,还是衣衫褴褛,是春风得意,还是逃荒要饭……都是平等的包容的,对道路的踩踏产生作用是一样的,受道路的制约也是一样的,当然也不排除剪径的强盗手持板斧跳将出来,大叫“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和帝王官吏们为了彰显自己的特权威风,尽可能地切断与民众的真实联系,打着肃敬回避的牌子一时霸占道路,但这只是个别的极短暂的现象,是不可能持久和成为主流的,否则便无道路可言了。

    六,道路是一种势,但是又不直接强制执行。道路可以制约人们的行径,但又不强迫人们必须由此通过,你可以走大道,也可以“大道虽夷,而人好径。”但因道路是经过无数人筛选、评判、实践出来的共识,在形成道路的主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舍弃大道而另辟小径,绝大多数会无功而返或因伤害到各方利益而受到抵制的,既使能通过也可能会比正道耗时费力,甚至绕来绕去又绕回来,欲速则不达。而这种因贪图捷径而误入歧途的行为的必然结果,也成了警示他人的教训。也就是说道路是在各种条件的制约后达成共识的唯一性而非武力强制性而存在的一种势,武力强制可以因武力在爭斗中受损而丧失或减弱,就象“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一样。但众人的利益共识是唯一的,不会因为少数人的企图改变而改变,因此才是永恒的。道路能够产生、存在而且可以不断增加更新,为众人所护,最根本的原因是道路上的每个行人都是权利和义务,平等的,公平的,没有特权的。在道路上行走,你的速度快慢完全取决于你的行动能力,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你的身份而变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可以说:道路不仁以行人为刍狗。正因为道路的没有厚此薄彼,不承认特权,是公正公平的,所以人们也因此心甘情愿,心理平衡,不会因自己走的比马和车慢而觉得利益受损,从而劳骚满腹。道路是在所有途经此处的人平等的踩踏碾压出来的,又反过来影响、作用和制约所有人的行程轨迹。是人们在行走中,通过共识形成一个具有制约作用的势。道路被用来最大限度地便利和保护当时和无数代后人的行走利益;道路没有自己的利益,所以道路的攺动变迁不会有任何阻力;道路是相对的,会随着现实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没有绝对的对错和永恒;道路是平等的,包容的;道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势,不会用武力强制,但又是不可违背的唯一;道路是权利和义务相对平衡的,公平的。正因以上各种原因,从人类产生以来,历经无数道路的产生和消失,但人们并沒有为此而产生爭斗和流血,更没有像朝代更迭一样,毁坏后又几乎原样重来。而是默默地行走着,因势利导地选择着,悄悄地变化着,为人类提供着便利和规范。人们在行走交往中如此,在日常生产生活交往中更是如此,人世间人们的相互交往流通中的道与道路的产生也完全是一样的,需要一个通过共识形成的具有制约作用的势来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个人的长远利益,这个势也就是道。道是在自然界和所有相关人和物的平等的相互影响、作用和制约中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作用、制约每个人。这也许就是老子为什么把他关于世间万物的产生存在之根也叫做道的原因吧。对比道路的性质可以更容易理解老子的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和我们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pw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