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小阿尔伯特的实验。一个几个月大的孤儿,刚开始他喜欢和小兔子玩,会主动伸手去摸。实验开始了:当阿尔伯特准备用手去触碰小兔子时,便出现一个刺耳的声音,吓得阿尔伯特缩回了手。以后每次只要阿尔伯特伸手去摸小兔子,便人为的在旁边发出刺耳的声音。几个月后,只要阿尔伯特看到小兔子都会大哭,吓得后退。甚至,后来阿尔伯特只要看到毛绒玩具,带毛的衣服也会感到恐惧。
华生用这个实验证明人的情绪是习得的,是后天的。
他说过一句话:“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培育成你想要的任何职业:律师,小偷……”。
外界的一个刺激伴随一个令人不愉快的结果,这样重复几次,人们便会习得这个刺激的出现是不愉快结果要出现的信号。
斯金纳提出了另一种模式:人的行为会产生一种结果,结果是愉快的,人便会更多的做出这种行为,这个过程叫做强化。反之,如果出现一个不愉快的刺激,人们便会减少这种行为,这个过程叫做惩罚。
例如,小孩子表现很有礼貌,遇到阿姨打招呼,阿姨夸小孩真有礼貌,长得真漂亮,真聪明。那么下次便会主动跟阿姨打招呼,以后每次都会。得到愉快的结果直接强化了小孩的行为。
反之,如果小孩出门跟阿姨问好,可能阿姨赶时间着急,或者没听见。可能小孩下次不喜欢跟别人打招呼。
比如小孩今天考了第一名,妈妈夸奖:宝贝真棒!
这样的结果会强化小孩继续争当优秀。
我们总是听到一个故事:小象被拴在一棵小树上,它试图去挣脱它,没有成功过。后来它长大之后,从来没有尝试过,因为它坚信自己没有力量挣脱枷锁。
这叫习得性无助,自己坚信自己成功不了,再也迈不开步伐。
小象的挣脱行为产生的结果是失败的,不愉快的结果,小象便慢慢的减少了挣脱的行为甚至消失。
这当然可以用在小孩子的行为矫正上,如果你希望改掉小孩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只要给一个不愉快刺激就好了。比如不好好吃饭就不给买零食。
如果你想培养好习惯,比如不熬夜。做到了一个月不熬夜,就奖励自己特别想要的平时舍不得的东西。
生活中,这样的模式是无处不在的。你不擅长公众发言。是不是因为曾经你在大家面前讲话的时候获得了不愉快的刺激,讲得不好,出丑,嘲笑。所以你惧怕公众讲话。
你直接说出了某某的缺点,他否认而且和你发生争执,你是不是以后都不会那么直接的说出别人的缺点。
一般我们擅长的事,都是我们喜欢的事。因为它给我们带来愉快的结果,强化我们继续做。
其实我们喜欢的是成功的感觉。
一般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如果你和朋友交往,你感受但他喜欢你,可能你会容易喜欢他。
我们都喜欢愉快的感觉!
如果你打算考研,记得做好计划,每个月,每周,每天。当你躺在床上,回忆今天的计划都完成了,然后在脑子里过一遍。成就感满满,愉快而充实。
这种成就感会让你继续按部就班的投入学习,愉快的感觉让考研变简单让生活变简单,你学会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