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旁观大家唱红歌,激发了我的亲和动机。
“房姐,今晚你不参与唱歌,把你的上衣和裤子借给别人用吧?”同事给我打这个电话时,我爽快的答应了,我终于在唱红歌中有了一点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为这个群体做了一点贡献。另一个同事借了我的黑皮鞋穿,进一步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昨天下午大家唱红歌时,我被大家的声音、状态打动了,心生感动,有了想参与的意识,可是由于我没参与,内心升起了一种不被归属的感觉。
区里组织唱红歌比赛,我单位从上周开始练。由于上周一周的时间我在外地学习,周六回来时看到大家在练,而《七子之歌》我不会唱,我听这歌声婉转,不好学,且由于一周没有回来,事情太多。考虑到唱歌也不差我这一个人,我就没有参与。周六、周日,同事们加班忙于练歌,我则在周六赶紧忙我的事,周日在家接待客人。我还暗自庆兴,幸亏没有参与,才有时间干其它的事。
但昨天,我站在四楼窗户看大家在院子里练唱时,那种激情、参与的快乐感影响了我。我突然感觉到,如果我参与会有不同,给自己带来很多美好的体验,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我没参与唱红歌的感觉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组成的,又称态度的ABC模型。在三者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我产生了情感,对唱红歌发生了新的认知,也很想参与。
根据马斯洛心理需要的5个层次,第三层是爱与归属感的需要。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包括给他人的爱和接受他人的爱。由于我没有参与唱歌,所以在这项特殊活动中我不属于唱歌的群体,既不能给他人爱也不能接受他人的爱。
当同事对我有需要时,让我有爱的付出,发挥了我的价值,让我感觉非常快乐。
下午,单位上专门邀请了几个化妆师过来为我们的美女们化妆,我也主动的参与进去,让化妆师给我化了一个淡妆。我虽然晚上不参与唱歌,但我要参与这个活动,我要融入这个临时的集体,我在参与中感到快乐。
在我旁观大家唱红歌时,激发了我的亲和动机,亲和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和即合群。
亲和的作用,能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比如,交往与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可以获得信息,了解大家的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高兴时与他们在一起可以共享快乐,痛苦时与他们在一起可以排解忧愁;避免窘境,在明显需要亲和行为的情境中,如果无人作伴,往往会使他们对个体有某种负面的评价,这种情况下,通过亲和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今下午我积极参与化妆行为,也源于我的亲和动机被激发,满足了我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