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向阳花成语典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成语故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成语故事

作者: 正者无悔 | 来源:发表于2022-05-14 08:14 被阅读0次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后汉书·冯异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指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

      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

      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

      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成语故事如下:

      冯异,字公孙,原本是王莽的手下,后来被光武帝刘秀的手下说服成功,便跟随了刘秀。他为人非常谦和,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一次,刘秀率几百人从河北往东南进发,走到无篓亭时,天寒地冻。刘秀一行人饥寒交迫,冯异及时送来豆粥,使刘秀等解除了饥寒。行至滤沦河时,刘秀等人又遇上了大风雨,衣服被淋湿,腹中又饥饿难忍,冯异就用早已准备好的柴草为刘秀烘干衣服,又做好麦饭给刘秀吃,刘秀非常感动。

    冯异为人谦和,每次战斗结束,诸将争先恐后夸耀自己的战功,只有冯异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树下默默不语。有人开玩笑地称他为“大树将军”。

      汉光武帝二年,冯异被封为阳夏侯。当时赤眉军逼近京城,邻县的豪门大族虽拥兵数万,却不听号令。大司徒邓禹统兵征剿,但奈何不了赤眉军。冯异奉命接替邓禹,指挥作战。他统军西行,号令严明,战士奋勇,很快收降弘农部十余名将领,军威大震。后来在华阴与赤眉军遭遇,双方相持两月有余,交锋十几次,俘虏了很多赤眉军。第二年,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

      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从另一战场回军浩阳,恰与冯异相遇。他要求与冯异联兵合击赤眉军,但冯异认为时机尚不成熟,邓禹却态度坚决,冯异无奈只好冒险出征。双方交战后,赤眉军佯退,弃尽辎重。当时汉军正缺军粮,士兵只顾争先夺取粮草,不料赤眉军回军掩杀,冯异挥军拼死奋战,赤眉军才稍稍退却。冯异见部下将士饥饿疲倦,建议休战,邓禹不听,命令重新发起进攻,结果汉军大败,邓禹狼狈逃回宜阳。冯异弃马步行回营寨坚守,很快又组织了数万精兵,与赤眉军约期决战。

      冯异命部分士兵化装成赤眉军,埋伏起来,而自领前部与赤眉军交锋。赤眉军见冯异前部势力单薄,认为有机可乘,遂出动万余人攻击冯异前部,冯异奋勇抵抗,战至黄昏,化装成赤眉军的汉军伏兵一齐杀出,赤眉军在暮色中难分敌我,顿时大败,被生俘8万余人。

      冯异大败赤眉军的事情,汉光武帝刘秀很快就知道了。刘秀立即犒赏了冯异及其部下。刘秀对冯异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真可谓是失去了东方日出的阳光,却在桑树、榆树上得到了落日的余辉。

    人生的感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不要太认真,不要太计较了,失去了不要太伤心了,没准在其他地方就回来了呢?把心放开一点点吧!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琼林漫步】53事先

    【原文】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注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汉刘秀即位后,派冯异率军攻打赤眉军,...

  • 是意外,是心想事成!

    我微信的个性签名“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东隅是当初的意思,桑榆是最终的意思。【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

  • 一往无前

    人生不断精进,失意从不回头,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从刘家琨的“低技策略”想开去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从刘家琨的“低技策略”...

  • 2020-07-27

    至少努力是可以看到回报的,真希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追求美好的事物,总希望得到美好的东西---丰足的物质生活,幸福的爱情生活……在得到美好东西...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人的一生,有失有得。得者,人之幸也;失者,人之命也。我们在一生中,甚至在每一天,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失去。可...

  •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合计着返程要再去哪玩,李勤撺掇着我们去沂蒙山区,他以前上大学在那里写生。好吧,搜出来沂南有个4A的景区,竹...

  •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成语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zp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