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过饭,因为心里惦念着读书会的事情,并没有心思来进行当下需要自己更关心的学习,于是早早启程,开始飞车过去。途中换了一辆小黄车,一路向东,沿途经过各种我的熟悉,熟悉的街道,站牌,还有街景,等等,各种标志性的建筑开始在我的身后,就着不刺眼的阳光,一下下的骑着车。突然脑中想到,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一节中,讲述了他从跑步转换到铁人三项时候的不适应,尤其是骑车这件事,更是让他头疼。
看他描述的关于骑车的动作解析和感受时,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和自己的平时经历非常的不同,于是自己更加细致和缓慢的阅读,但当时还是觉得,他可能不会骑车,要不然好好的骑车怎么被他说得如此难受。一下下的,好像比爬在半山腰却觉得自己有点体力不支还有艰难。骑车,对于我来说,真的并不算是艰难,甚至有时是一种休息和放松。
一路向东,骑车随想
我想这也可能和国情有关,我们成长的年代,基本就是电影里那种一下班就会被淹没在自行车的潮流中,好像从小就跟他在一起。很小的时候,就坐在大人的车筐里看周围,僦在车筐里,一个脑袋在外面乱摆的看着,新奇的,好玩的,能记住的,车子停了,就在车筐里不敢再动,免得从上面摔下来。家里的人基本人手一辆自行车,爸爸的大黑,妈妈的小红,姑姑的小银······,尤其是节假日里,姑妈和姑父们带着哥哥姐姐到家里,更是壮观。
自己有了红色的小三轮,就勇敢的在街上想要跟爸爸比快慢。后来弟弟出生,姨妈送了一辆好孩子的小孩自行车,当然,是给我的。用它学车,从四轮,到三轮,再到把两边的小轮全都去掉,就真的学会了骑车。相对于村中的小伙伴而言,我比他们幸福太多,因为他们想要学车,基本就是用大人的车子,小小的人,就这样挂在车上,脚都够不着镫子,只能好似悬空的站着,保证手和脚在位置上就不错了。还有一些,也是经常看到的,就是那种二八大车,身子从前面的梁上扭到对面,头都不过把,就那样奇怪的骑着。现在想想,有点好笑,又有点怀念。
后来,因为村中有小孩骑车过铁道出事故之后,奶奶就不让我骑车了。直到上初中,家里给我配了一个有点年头的粉车,虽然有点久,但是爸爸把他打理的很好,非常轻便。就着这个车,我经常骑着它,和伙伴们一起上学,看着太阳陪着我们骑着树,溜溜的上学。一骑便是六年中学生涯,中间因为不堪重任,我也换了一辆二六的小银。
再后来大学期间基本靠走,直到三年前,公共自行车的实行,因为存取方便,一小时免费,我就开始了在闲暇之余一个人骑着车子乱逛的串巷,基本多是从学校周边出发,顺着回家的大方向,骑一段自己不曾走过的路,既不荒无人烟也不要人满为患,大道之后有时候背街的小巷却是充满生机和故事。就这样我认识另一个西安,看着高楼迭起,看到历史印记,也看到生活民居。
现在,随着共享单车更加的方便出行,大家更是方便。记得今年春天,全家人一起骑车出去游玩,沿着皂河,一直到草滩。也是久违的快乐,因为爸爸晕车,一上车就不行了,所以他基本不怎麽出去玩,而骑车出去,对于我们来说,却是相当的熟悉和自在。
或许骑行,对于我们来说,不光是一种交通方式,也是一种放松,一种已经内化的亲近。这一点,是汽车目前这个状态所无法给予我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