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用课堂上的方法,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推荐,500字以上。
如何让你的努力不再白费?
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之后,也许你已经悲哀地发现:曾经与你智力、能力甚至努力程度都差不多的人,如今的成就已经令你望尘莫及;曾经你也努力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但哪怕是你用尽了你知道的所有努力的方法,却依然没有获得你想要的成功。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努力与收益不能成正比”?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也许你可以从古典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中去找到答案。
本书的作者古典曾经是新东方的名师,他在得到的专栏《超级个体》有超过5万的用户,还出版了百万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这本书出版一年多,就已经是第十一次印刷,本书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前面的书是拆墙的话,这本书就是拆掉了天花板。
因为《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解开了很多错误的心智模式,从而推倒了阻碍我们成长的墙;而这本书则是从社会的角度解释了个人的成就和成功。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的努力,从而实现自我跃迁,也就是让自己非线性发展的底层逻辑,只有打破了认知的天花板,才能找到向上的通道。
是的,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的第一个理由,就是这本书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
罗振宇在本书推荐中说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只有先努力提高认知,才能做出更加正确地选择。以往我们知道的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或认知,都是强调的是个人奋斗,忘记了人是生活在社会的系统中。如今已经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分界已经不再那么清晰,没有一个人能仅凭努力、天赋和机遇获得巨大的成功,只有利用更底层的逻辑,才能激发个体的跨越式成长。书中所说的高手的暗箱就是指的成为高手的最底层的逻辑。
我推荐这本书的第二个理由,这是一本能让你少奋斗很多年的书。
这本书教给我们成为高手的具体方法,作者通过列举投资界高手巴菲特、棒球界高手泰德、自然界高手一种叫森蟒的巨蟒的例子,讲述了作者称之为高手战略的方法:找到高价值区,战略性专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只要你照着去做,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你的进步会比自我摸索快很多。
我推荐这本书的第三个理由是,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值得努力去践行的书。
这是一本讲述底层逻辑的书,也讲述了很多的方法,它既可以对你进行战略性指导,也可以帮你解决战术上的问题。比如,如果你是老师,在这里可以找到成为好老师需要的5项核心技能,还有两种不同的精进方法,一定会给你带来不同的启发。比如怎样通过不断地提问题、解决问题来提升自己。
如果能努力践行这本书中的内容,学会借助趋势和规律,就一定能让你的努力不再白费,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步走上自我跃迁之路。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第2题,写一篇听课笔记(重点谈收获),体会式笔记,而不是摘抄课堂内容,1000字以上。
释若公式写作课第二讲体会式笔记
因为认真地听了几遍课程,并做了详细的笔记,对课程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对于释若老师的功力,也因此有了深刻地认识,老师的课程真的是十足的干货。学习了这节课,我对于阅读也有了新的认知。以前从来不知道阅读还有六个层次的说法,而且这六个层次还如此重要。看虚构类文艺作品和人物传记之类的书,居然还可以通过画三张图来加深理解,以前我这类书只是一看到底,看完了就算了。
通常所说的阅读理解是指阅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听一个故事以及经历一些事情之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相应的情况说给别人听,还要让别人听懂。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讲述,并且还要让别人听懂,这两点必须同时做到,才叫做真正地理解了。
这个课程中所指的阅读理解,则是只针对读书,并且以写出解读稿为目的。所以老师关于如何阅读、如何重述、如何记笔记的讲述,都是围绕让我们最终学会写解读稿而进行的。
老师的讲课让我明白了一些原来不太注意却又很重要的东西。比如,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就要想清楚用什么样的视角去读这本书。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提前准备好了心态,你才能在书中找到你想要的东西,而这应该就是写作中把所有素材牵起来的那条线吧。
重述的技巧是本节课中的重点,也是我的薄弱环节。在“一块写写”星球也曾按照释若老师的讲义内容学着写了几次拆书稿,但现在看来,实际上连门都没有摸到,因为很多东西根本没弄明白。比如重述的方法,我只知道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但怎样选择切入点,怎样去组织材料,怎样去联系经验,联系谁的经验,根本不清楚。至于规划运用则以为只是局限于自己怎么去用,所以写起来干巴巴的,自己都觉得没意思。而重述的重要性,则根本不了解。
而这节课中释若老师可谓是把他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了,对于重述的方法讲得很透彻,特别是又通过实操的方式手把手地教,感觉很多东西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知道了重述是我们做知识转化的核心能力,是写解读稿的基础,老师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来形容重述的重要性,让人一听就能明白,如果重述不好就根本无法写出好的解读稿。而切入点的选择是只要你的角度能让读者认同,给读者产生价值,其实并无定论。
释若老师还把《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的 “IA1A2”便签法中关于重述原文、联系经验、规划运用的方法,与2w1h中的What、Why、How进行了比较,并在示范的过程中逐步进行讲解,对于怎样联系经验进行了具体的说明,那些和我们重述的观点一致的,能起到加深印象或补充说明的事例,才是我们需要的。因为联系经验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加深对你所重述内容的理解。
而规划运用也需要结合重述的内容、所联系的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让知识真正为我所用。
虽然老师讲的全部都是干货,但要想真正让这些干货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能够写出有价值、有趣味、有意思的解读稿,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思考、多总结、多练习。毕竟正如老师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第3题,在荔枝微课,我的读书专栏“噢耶,读书来了”,听我解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并写下你的RIA读书法的理解,500字以上。
你还在老老实实读完整本书吗?
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RIA读书法,现在也叫“拆书法”,这种方法强调读书的目的是让书为我所用。它以学习者为中心,不要求读完整本书,关键是找到书中能为我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点,并且充分利用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追求实用性的读书方法,比较适用于致用类图书。
具体内容
R是指Reading,即阅读片段,通过快速阅读,选出书中的一些关键片段,进行精读。
I是指Interpretation,引导促进,就是用提问的方式,去思考这段文字包含的核心理念、方法。
A是指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就是怎样把这些理念、方法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如何在实践中应用。
便签笔记法
《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中,提供了三种实践拆书法的场景:便签法、现场拆解、俱乐部活动。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便签法。
这种方法要求准备3张便签,第1张便签是为I准备的,你要用自己的话解释所要拆解的文字,也就是重述原文。
另外两张便签是为A准备的,A1要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写下对拆解内容的理解,A2是用来阐述自己未来准备如何利用这一理论。
也就是说RIA读书法的整个过程就是:阅读片段、重述原文、联系经验、规划运用。
实际运用
那么,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我们怎么运用RIA读书法呢?
首先你要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很关键,不能帮你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对你来说是没用的,没必要去浪费时间。
然后选择相关的致用类书籍,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找到能解决问题的知识点,进行精读。接下来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写在便签上,贴在原文所在的书页,这就是I。
接着联系自己的工作经验,比较书中和自己处理问题方法的优劣,写在便签上,贴在I的旁边,这就是A1。
最后就是A2了。设想一下知识点可以应用的场景,然后写出怎么应用这个知识点的步骤;或者以前曾经碰到过的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以后要怎么处理。写好后贴在A1上面。等书读完了,就把所有的A2便签条从书中拿出来,贴在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地方,不断地提示自己如何去应用。
RIA读书法强调的就是读书的功利性,书中的内容只有对你有用,才具有读下去的价值。当我们碰到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去寻找相关的书籍,找到可能对解决这个问题有用的知识点,认真阅读,然后按照上述步骤去操作就行了,剩下的内容根本必要去读。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必须把我们的时间投资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我们自身的价值才能提高。
其实IA1A2的记录方法,不仅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用,它也是写作的一种方法。它和2W1H的写作方法很相似,I相当于What,解决的是说什么的问题,A1相当于Why,说明的是为什么?A2则相当于How,具体做什么的问题。两者合起来应用,对于我们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既可以用来学写拆书稿,其实对于观点文写作的也很有用处。一个IA1A2可以讲述一个观点,三、四个IA1A2就可以完成一篇文章了。
RIA读书法是最适合成年人用来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读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你只需要阅读需要的内容,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让你阅读更多的书籍,解决更多的问题,问题解决得越多,能力的提升自然越快,你的成长也就越快。
作业四,用课堂上介绍的重述原文的方法,写一篇人物传记稿,1500字以上。
他是普通农家子弟,却又是晚清名臣,还曾封一等毅勇候。他是文人,却又创建湘军,打败太平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将之倾,让衰败的清朝延续了生命,被称为“中兴第一功臣”;他是一代文学宗师,创建了桐乡派,却是也十年七迁、连越十级的朝廷重臣,创造了官场奇迹;他是封建官僚,却并不主张闭关锁国,而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对他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扬者有之,斥骂者有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甚至有完全相反的评价。他就是曾国藩,一个靠一己之力成就不世功勋的人。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不是作为政治人物的曾国藩,也不打算去评价他。而是想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曾国藩,是怎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练自己,从而实现古代士子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梦想的。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从他做人做事的风格,还有他的文章、书信中可以看出,主要有勤奋、坚持、忍耐和务实。
勤奋
曾国藩读书常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换个角度,从《曾国藩年谱》里看曾国藩的勤奋,似乎更有震撼力。 咸丰六年:“公在军终日凝然,奏牍书札,不假手于人,益治书史,不废吟诵。” 咸丰十年:“虽羽檄交驰,而不废书史。是月始辑录《经史百家杂钞》,以见古文源流,略师桐城姚氏鼐之意而推广之。”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即使军情紧急,也不放弃读书,甚至他死前一天仍手不释卷。
曾国藩的勤奋不止体现在读书方面,初办团练时,他每天都会到现场督导,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黄沙飞扬,他没有缺勤一次,每天坚持对士兵训话,鼓舞士气。最终他练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敢打硬仗的私家军队。
坚持
曾国藩的资质并不出众,一个秀才考了七次。曾国藩年少时经常读书至深夜,一个冬天的夜晚,他准备背诵一篇经典古文,有个小偷潜伏到他家的屋顶上,想等他睡着后到他家里偷东西,可在外面呆久了冷得发抖,就是没有机会下手,因为曾国藩一篇文章读了很多遍还记不住,气得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跳下来,跑到曾国藩的屋子里,骂道:“你这记性还读什么书,读了这么多遍还记不住,我背给你听。”流利地把文章背完就扬长而去,而曾国藩还读了好几遍才记住。这个故事不知道真假,但可以说明曾国藩不是资质超群的那一种人,而其恒心也可见一斑。他在年少时受人启发,立志不做圣贤便为禽兽,便定下目标写日记,每日反省自己,从此再无间断,临死前一天仍在写日记。
曾国藩最终打败太平军,也是靠的是坚持二字。在和太平军打仗的十三年多的时间里,其实打得并不顺利,屡次打败仗,甚至几次有性命之忧,所以曾国藩自嘲自己并不会打仗。他最终取胜的策略是“结硬寨,打呆仗”。他麾下的湘军,每到了一个新地方,要马上扎营,看地形选择扎营地点,最好是背山靠水,然后无论寒暑,立即挖壕沟,扎篱笆,限一个时辰完成。湘军本来执行的是进攻的任务,但是他通过“结硬寨”的方法把进攻任务转变成了防守任务。就是死守营盘不动,断对方粮草、水源,最后将对方困死的其中,打的就是呆仗。别人打攻城战一般就几天,而曾国藩的军队却要几年。但最终的胜利证明他的坚持是对的。
事实上,许多人虽然过目成诵、博闻强记,看起来很聪明,比如前面说到的小偷,但却不一定能成功,因为他们太容易放弃。而如曾国藩这种看似愚笨、资质平平但却肯下功夫,锲而不舍者,最终能获得成功。
忍耐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只与当时的江苏睢宁知县易作梅见过一面,后者就认定他以后必定非池中物,这就不得不说到曾国藩的忍耐功夫了。原来那天天下着雨,曾国藩冒雨到了易作梅家,当时易作梅外出未归,曾国藩坐等了两个小时,地上却只有两个脚印的痕迹,这期间,他正襟危坐不曾动过脚。易作梅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觉得他日后肯定不简单。
曾国藩办湘军之初,连练兵的地方都没有,不得已与绿营军在同一个场地练兵,却备受欺负,无奈之下,只得远离长沙,去了衡阳才找到了栖身之地。朝廷对于湘军只有口头的支持,军饷都要自己想办法,为了办好湘军,湘军所到之处的官绅被他得罪遍了,可以说当时的曾国藩是在夹缝里求生存,受尽委屈。曾国藩晚年回忆说:“平生受尽屈辱和谩骂,但矢志不移。”曾国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忍字。
想一想如今的社会,很多人连别人一句正确地批评都无法忍受,发牢骚,甚至于想不开,更不要说是无端地批评了。这种人可以想象,他的成功一定很有限。
务实
曾国藩曾写过一篇读书笔记,标题就叫《克勤小物》: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尺之栋,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铢一两之所累也。文王之对,而自朝至日中昃,不遑暇食。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朱子谓为学须铢积寸累,为政者亦未有不由铢积寸累而克底于成者也。
所谓克勤小物,就是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从小处、细处从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小事,这就是实。他自己做事讲究实在,主张脚踏实地,要求别人也是如此,主张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做到七分。他不让儿子学八股,认为“八股文、试贴诗皆非今日之急务,尽可不看不作,至要至要。”他还在日记中写到“实者,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正是他的务实精神,他才做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
如今很多人都想成功,却不愿意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总想走捷径,也不想想万丈高楼也是从打地基开始,一砖一瓦砌起来的。不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哪里来的成功。
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当然不可能只靠这些就能做到,还需要许多外部的条件。而且曾国藩作为一个堪称“完人”的人,还有很多别的优点。但对一个普通人的进阶之路来说,勤奋、坚持、忍耐和务实才是最基本的基石,只有先做到这些,才能够顺利的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