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是酸的,毫无疑问。但一说到醋,保管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它背后的引申意义。我们时常在生活中听到“谁谁争风吃醋”、“这人比醋还酸”这样的话,使得醋这一角色不再安于厨房一隅,不得不浓墨重彩的出现在文字里和言谈里。
01醋的起源
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杜康自获得酿酒技术之后,举家迁往镇江靠卖酒为生,在当地非常富有。
杜康之子黑塔,并没有因为是自己是富二代而游手好闲,坐享其成。他帮着父亲搬缸、提水,当然也偷喝父亲酿的酒。渐渐地,他也掌握了酿酒技术,成为了父亲最得力的助手。
一日,正欲将缸里剩余的酒糟倒到马厩里喂马,黑塔觉得颇为可惜,却又无可奈何。他提了一桶水倒进酒糟后,酒瘾犯了,于是顺手勺了一大勺酒咕咚喝下。
“竹林七贤”刘伶曾喝杜康酒大醉三年,黑塔酒缸里泡大,比刘伶酒量好那么一丁点儿,却也不胜酒力,在酒缸前晕天黑地地睡了21天。
待到21天后的酉时醒来,他发现他兑了水的酒糟变得黝黑发亮,还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尝过之后,酸酸甜甜,味道奇特。
黑塔连忙喊来他的父亲,杜康尝了之后,也觉这种酸香的液体甚是神奇,比他亲酿的酒更胜一筹。想到儿子给他讲的“酉”、“二十一日”,合起来,不就是个“醋”吗?
从此,杜康父子利用酒糟制醋的方法,酿造香醋,并在镇江卖开了,后又声名远播,销往中原各地。
02醋是毒酒
贞观之治的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功绩卓著,居然是个喜欢插手朝庭重臣闺帏之事的皇帝。他为巩固他的帝王地位,曾多次送美人给有功之臣。大多数人笑纳之余,还要三叩九拜感谢皇恩浩荡。偏偏有两位臣辅的原配夫人不买皇上的帐,宁死不从。
给兵部尚书任瓌所赐的宫女,全被任瓌之妻迫害,要不买入青楼,要不送给下人。敢违抗皇帝之命,龙颜震怒,李世民派公公送去毒酒严惩妒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任妻一仰脖子就喝个底朝天,她重装打扮,宁静安祥地躺在卧榻之上,灵堂准备就绪,可谁知左等右等没等来生命的终结,反而迎来了一品诰命夫人的封赏。原来,御赐的只不过是醋而已。自此,唐太宗再也不敢给任瓌塞人了。
玩完了兵部尚书,觉得好没趣,唐太宗又将目光投向了中书令房玄龄。“这个老家伙给他送几个美妾,应该会对我感恩戴德”,皇帝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咚作响。朝堂之上,李世民颁下御旨,“中书令辅政有功,特赐美人数名”。房中书战战兢兢跪倒在地,不敢接旨。一旁大臣提醒说,房中书家有悍妻。李世民传房妻卢氏觐见,并告之如若不从,赐鸩酒一死。卢氏抢过鸩酒瓶一饮而尽,却发觉喝的是醋。唐太宗说:“茣说房爱卿怕妻,朕都怕她了。”
有了唐太宗的恶搞,“吃醋”便成了女人善妒的代名词。
03醋是酸腐之气
醋比酒还多一道工序,本来是极其珍贵之物。唐太宗李世民用吃醋的方式惩罚善妒之人,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各种引用,醋成了妒忌、心酸的专属指代,醋的价值节节下降。紧接着,又有一些人前赴后继将读书人泡在了醋缸里酸腐,酸醋变成了攻击读书人的贬义词。
“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在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尔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第既然饮之,不该言之。不独言之,而谓误之。他若闻之,岂无语之?苟如语之,价必增之。先生增之,乃自讨之;你自增之,谁来管之。但你饮之,即我饮之;饮既类之,增应同之。向你讨之,必我讨之;你既增之,我安免之?苟亦增之,岂非累之?既要累之,你替与之。你不与之,他安肯之?既不肯之,必寻我之。我纵辩之,他岂听之?他不听之,势必闹之。倘闹急之,我惟跑之;跑之,跑之,看你怎么了之!”
《镜花缘》中的这段文字,讲的是林之洋、唐敖在淑士国一家酒家喝酒,小二错上成了醋。林之洋喝了一口,忙喊到:“小二,错了,错把醋拿成酒了。”旁边坐着的一位老读书先生,连忙摆手,叫他莫喊。然后一口气讲了54个“之”字,认为醋比酒贵,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将读书之人的穷酸之气表达得淋漓尽致。
元代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桂花摇影夜深沉,酸醋当归浸。”其中的“酸醋”就是调侃张生。
拔剑舞中廷,浩歌振林峦。
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
这是明朝名家于谦的诗作《赴京》,想要表过的意思是,不要学那些没有的书呆子,大丈夫要胸怀天下,习武报国。于谦赤裸裸地给天下书生,冠上了酸腐之气的头衔。
自古以来,读书人的别称向来不好听,总是烙上“穷酸”、“酸丁”“酸醋”的字样,其实也是文人骚客们自己造下的孽,恰恰是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己给自己贴了“酸”的标签。
我是个喜欢喝醋的人,特别是那种甜甜的果醋。每次表达这种喜好之时,总有人要对我再三调侃。越解释,越叫人玩笑。那就这样吧。几千年来被人玩“坏”了的醋,是难回归它的本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