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哲学之树》1

读《哲学之树》1

作者: edupioneer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13:09 被阅读87次

什么是“哲学”?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重视“概念”的人是极少的,对于“什么是”之类的文字也往往是一目十行。能把一个概念的定义性文本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就非常不错了,又何谈反复对概念进行思考和重新认知。

作为老师,教学中一定离不开“知识”、“科学”、“教育”……这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我们确定自己真的清楚吗?对概念的清楚不是记得概念定义的文本表述,把这些文本表述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而是通过自己的反复思考、比对、质疑、修正,来形成自己对概念的理解。

【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入门的必备基础。】

那什么是“哲学”呢?不要去“百度”,更不要拷贝定义的表述文字,要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回答。

在我的头脑中,我搜索到有关“哲学”概念的记忆片段。我清楚记得哲学是“爱智慧”,更有人说过“爱智慧”≠“智慧”,所以“哲学”不一定是“智慧”。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一堂课堂实录。就“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作为老师的作者和他的学生进行了问答式对话,颇有苏格拉底之风。

哲学可以说是一种“思考”,但不是所有的“思考”都是哲学。那么,什么样的“思考”可以称为哲学呢?抽象的思考?深入本源的思考?……

对于学生B关于“哲学是抽象的”说法,作者回应如下:“许多哲学论点确实是抽象的,但有时哲学不也是很具体、很实际的吗?” ——作者这句话是否有问题呢?哲学的论点是抽象的,哲学有时是具体而实际的?哲学和哲学论点是什么关系呢?作者是否应该将这个问句中的“哲学”替换成“哲学研究对象”,表述才更为妥帖呢?

学生B还认为:“哲学没有明确的答案,每个人对各种哲学论题都有自己的看法。”,作者回答说:“事实上,我更愿意说,大部分哲学问题都有太多确定的答案了。” 学生说的“没有明确的答案”和作者说的“有太多确定的答案”,是有区别的。没有明确的答案,是说一个答案都不明确,而太多确定的答案,是说有确定的答案,但不唯一。作者表达得更妥帖、更到位。

哲学和科学在于确定答案的唯一与否方面是不同的。哲学容忍太多的确定答案并存,所有确定答案之间并非是你对我错的不兼容关系。正如学生所言:“每个人对各种哲学论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没有人能声称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

对于哲学问题的回答,“似乎总有某种事物依然保持着神秘。” 这种神秘是人类无法揭开的吗?还是说正是这种保持着的神秘,才是哲学的本真状态?

相关文章

  • 读《哲学之树》1

    什么是“哲学”?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重视“概念”的人是极少的,对于“什么是”之类的文字也往往是一目十行。能把一个概...

  • “洞识”—阅读《哲学之树》的笔记

    以下文字是阅读《哲学之树》的笔记。《哲学之树》(美)庞思奋电子书下载:http://vdisk.weibo.com...

  • 哲学之树摘抄

    一些早期的祛神话把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元素"中的一种当作组成最终实在的元素。泰勒斯本人认为任何事物最终都可以还...

  • 哲学之树摘抄

    笛卡尔采取了一种被称作"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视点,认为心智与身体都是同样真实的,前者是一个"思考实体",后者是一...

  • 读《科学哲学》(1)

    科学,所有女生头疼的我都愿意称之为科学,其中包括物理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或者行为科学。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力...

  • 《中国哲学简史》:人人都应读点中国哲学

    最近读《中国哲学简史》,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哲学之浩翰,不得不佩服冯友兰先生对哲学的理解之深刻。才读了第一章,短短的...

  • 了解点哲学

    这周读冯友兰先生之《中国哲学简史》,被先生高深的语言文字功底及对哲学言简意赅的描述折服,哲学本是苦涩的文字,简史也...

  • 品哲学

    读哲学,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首先需要读哲学史。中国哲学可以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

  • 关于学院哲学和政治哲学

    读沃格林《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其中讲到莫尔之《乌托邦》,区分了两类哲学:学院哲学与政治哲学。学院哲学出现于朋友们...

  • 【一小朵儿】20170828学习力践行D102

    【一小朵儿】20170828学习力践行D102(1)点读鹅牛津树之《floppy floppy》鹅妈妈之《hump...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哲学之树》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nk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