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以文艺为标签的电影,很容易被标榜成为文艺而文艺,矫情做作之作。比如不明所以的露骨海报,透出一股家庭伦理纠葛的味儿。又如预告片里的尺度片段,反使观者有腻烦心理,仿佛宣传太过反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但是这都是局外因素,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电影本身的构成和它所诠释的灵魂。
“夜孔雀”是贯穿整部电影的情感象征。夜孔雀是一种孔雀蛾,它的生命只有三天三夜,它的一生都在寻找配偶。尽管短暂,却执着果敢。就像电影中的艾尔莎,不论是在成都还是在法国,都在寻找她灵魂之伴侣,生命之挚爱。
一、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大量的运用蒙太奇手法,将场景切换自如。利用法国和成都的地域特点将电影分割成双城记,又用大量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将时间分割,让回忆与现实构成因果关系。上一个片段的疑惑总能在下面的片段中找到答案。剪辑方式完美的实现了时空穿梭式的叙述手法。
二、绝美的画面展现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为影片的情感演绎润色不少。摄影师手下的每幅画面都体现出地域的独特点。例如艾尔莎在法国租的房子外的玻璃阳台,她决定留下孩子后去的舞会游艇,都体现了法国的浪漫气质。又如成都的古城小巷的幽深宁静,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带给我们的是熟悉的故土景象。影片中贯穿始终的尺八曲调,浓烈的渲染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说出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台词。
三、影片的又一新意就是不遗余力的表现出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法国留学生艾尔莎带着法国独特的时尚与浪漫来到古朴的成都,对丝绸,养蚕,尺八这些极富中国传统色彩的文化感兴趣。体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通性。在迪曲与尺八的共同鸣奏下,艾尔莎与马荣完成了一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合体。在法国和建民终于也找到臭椿树后,艾尔莎实现了一场文化的嫁接。
四、无处不在的人性和情怀为电影造就了骨与血。从电影中的第一句台词:“每一根丝,背后都是一只蚕茧的生命”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艾尔莎和马荣是特别珍爱生命的。他们为了不伤害蚕蛹,找到了夜孔雀——一种不用以牺牲蚕蛹生命为代价而吐丝的蛾。艾尔莎在宿舍不准许养宠物的规定下仍然照顾濒死的小兔子,在法国用鱼缸养蚕宝宝,在即将打掉孩子的前几分钟突然改变主意决定留下孩子都体现了她对生命的珍视。电影中丰富的中国传统符号与意象例如尺八,蜀锦,川剧等皆体现了编剧有着深厚的故土情怀。
《夜孔雀》—如果没有遇见你五、艾尔莎与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为电影注入了灵与肉。相信感情戏是大部分人最关注的部分,但很多人认为女主角与一家子三个男人同时有着纠纷的感情感到很不解。其实,电影早已给了我们答案。“爱永远是突然降临的,只有从来没有爱过的人,才会认为爱是感情渐变的过程。”电影将感情线索一分为二,一是艾尔莎与马荣父子的情感纠葛,二是她与建民的浪漫之爱。因地域的不同,时间的先后,亦体现出了女主人公的不同性格。在与马荣交往时,她是小心翼翼的仰慕与懵懂,就像她纹在左脚的夜孔雀幼虫一般,爱情刚在她心中发了芽。而在与建民的默默守护中,她就像背翼生出的夜孔雀一般,蝶化破茧,勇敢追寻着心中所爱。夜孔雀一生都在寻找爱情,艾尔莎亦是。在与马荣初相识时,她以为他是她的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在他说出“我找了几十年了,终于找到我想要的了”的时候,他们之间是有爱情流动的。而通过马荣几次让艾尔莎下车怕让他儿子看见就注定了他们不会在一起。而小林对她一种病态的爱慕也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就如他做的纸高跟鞋,他想象的与她穿上鞋的场景也只能是在精神病院和游泳池中,成为水中幻影,镜中花月。所以马家父子是悲哀的,两个人都爱上同一个女人,注定就像孔雀胆一样,是含笑饮毒酒。马荣受不了在失去恋人的同时又愧对儿子的打击,所以他选择死,或许他认为这才是解脱。
《夜孔雀》—如果没有遇见你艾尔莎与建民的感情其实很好理解,从一开始建民就说过她的皮肤是万里挑一的,纹身师最想要的,也从侧面说明了她是他一直在寻找的。为了她,建民为他搬鱼缸养蚕,替她找臭椿树,在最后被遣返回国收拾行李的两小时也只为她完成最后的夜孔雀。“夜孔雀没有眼睛,就飞不走了”,这里已经把二人感情表现得很明显了。艾尔莎与他在一起时一直是带着笑容的,除了他被关在警局时她告诉他她怀孕的事情。她把与马荣之间的寻找与建民又重演了一次,她告诉他夜孔雀是什么,和他一起寻找臭椿树,在拉雪兹公墓的树下埋下死去的蚕蛹,实际上就是在埋葬她与马荣的那段感情。故事的结尾,夜孔雀终于破茧而出,而艾尔莎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那一瞬间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
爱是有天赋的。
电影看完后,叹服于导演设下的伏笔,以及精彩的细节处理。但人物的独白和台词的斟酌不尽如人意,刘亦菲演技有所突破,但仍有力度控制不自如之处,不过还是有较大的进步。余少群演技不错,演出了恋物癖的痴狂,站在戏台上真的很抢眼。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值得思考很多东西,比如文化,生命,爱情,执着,果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