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读完了本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
第五章详细阐述了OKR实用的六大场景,可操作性很强。第六章给出了OKR的终极建议,完美结局。
其中有两点我是深有感触的。

第一,由团队设定OKR,这一场景建议人数不要太多,通过讨论---辩论----争论---投票排序---做出决定。
团队人人参与讨论,列出自己的目标,然后把它们进行归类整理,最终选出那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同时设置具体的目标值,确保大家有一半的信心可以完成。
当众人一起参与时,必须要注意控制时间和调整,一起制定的目标,大家更明确,以后执行起来,沟通也更高效便捷。
我记得公司的业务增加的时候,公司要求一天的商户维护数量保持在15个左右,但是员工觉得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商户的分布不均衡,造成有些地方客户集中处理快些,有些地方客户分散,处理缓慢。
最后三个大区的同事12人,大家在早会时,各抒己见,把问题都罗列出来,结合大家的意愿,最后一致同意,商户的维护数量维持在10个,同时鼓励多劳多得,这样完美的解决了大家的争议,同时也激励了大家的积极性。

第二,书中颠覆性的建议,OKR应该努力让团队将全部精力聚焦在突破目标上,最大化的实现目标,不要把目标和绩效评估挂钩。
通过和团队的持续的沟通,指导和校正,涵盖员工的投入度,绩效水平和协同能力。大家各自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减少误差,解决问题。
最后既帮助员工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能正真了解他们是否真的有所提高。绩效评估也因为定期的沟通交流而变得简单一些。
在我的印象当中,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绩效的多少从来都是绑定一起,而且一直是一个很普遍的情况。完成目标就有绩效,反之就会扣回。
这是个现实的社会,不论公司还是个人大家都要生存,所以绩效第一的理念一直占据上风,但是很明显只注重绩效,不关注目标本身的努力是很让人心力交瘁的。
我亲自带过的徒弟,我一直都会强调的一句话,不用天天想绩效,认真一点,把每一个客户处理下来,完美的划上句号,如果不能让情况变得更好,也不要让情况变得更糟。
商户有问题能及时沟通就认真处理,不能处理及时沟通反馈,大家一起想办法,我们的努力商户感觉的到,一旦和商户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了,以后很多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不仅和客户要这样,和我们单位同事兄弟也要这样,当大家和谐共处,协作就一定会共赢。幸运的是最后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们,他们都很是这样做的,所以大家的工作都是有条不紊,而最终的绩效也是很喜人的。
所以团队一起制定目标,大家会更明确,保持沟通交流,解决问题更高效,绩效自然完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