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春秋时代,孔子有两位学生,一个是子贡,一个是子路。子贡是大商人,常常在诸侯国间做生意。鲁国有个法律规定,只要在其他的国家,见到自己的国人被买去当奴隶,你可以把他赎回来,赎金由国家支付。这样的法律好不好?非常好!唤醒每个国人去爱护,去解救自己的同胞。
有一次,子贡赎了一个人回到国内,当官府把赎金奖给他的时候,子贡并没有接受,一般人就会觉得子贡很高尚,不要赎金。但是,子贡走到孔子面前,孔子就批评他:「子贡,你这样做错了。」
鲁国人都很贫穷,当他们到其他国家看到自己的国人,他会考虑到:「假如我赎他回来,我去拿赎金,好像比子贡矮了一截。」他就会有所顾虑,因为他拿了赎金,就显得没有子贡那么高尚,可是他不拿赎金,经济状况又很拮据,家里生活就有困难。当然,他在救人时会有迟疑,这就会有不良的影响,比方说有一百个人救人,其中有一个迟疑了,就很有可能不能把自己的国人赎回来。
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刚好遇到一个人溺水,子路看到后,立即跳下去,把他救起来。被救之人内心非常感激,就把家里的牛送给子路,子路也很高兴,就把牛牵回去。孔子得知后,就称赞子路说,往后鲁国人就会有很多人,勇于去帮助别人,解救别人的生命。因为子路的表现,能令大家深深感受到行善之人,必有善报。
一般人会觉得子贡不受赎金比较正确,子路受牛好像没有子贡那样高尚,但是孔子观察事物,不是只看眼前,还要看以后所产生的流弊;不看一时而要看久远,不看一身而要看对天下的影响。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