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一个网站组织的相亲大会,让我颇有感触。
那天,主办方特地挑了一个比较大的会场,至少容纳300人,可没想到来参加相亲的单身男友青年居然超过了400人。我笑着对同行的好友小赵说:“我们国家最大的特色,你知道是什么吗?”小赵摇摇头,我接着说道:“两个字——人多。毕业那会找工作,上人才市场招聘会,那个人多;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了,每天挤公交地铁,还是人多;现在就连来相个亲,也还是一样人多。”
小赵也笑了,猛地抛了一个问题给我:“那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剩男剩女这么多了吗?”我一时语塞,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小赵拍了拍我的肩膀:“兄弟,简单说了吧,就是男生和女生的择偶标准完全不一样,两者甚至对立,以致于大家都宁肯单着,也绝不将就。”
这话似乎有点道理,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正在此时,主持人的话筒响了:“下面是第一个破冰环节,因为人数众多,我们会抽取几位朋友上来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以及说出自己的择偶标准。”我一听来了精神。
第一位被抽上台的是位做IT的眼镜男。眼镜男谈到自己的择偶标准时眼里发光:“我希望女友是一位经济适用女,胸围为B至C,披肩长发,会洗衣做饭,月薪为3000至6000元……”他的话音刚落,全场的男生都欢呼起来,看来是说到大家的心坎里去了。
我也正要起身鼓掌,旁边的一位女生气呼呼地说道:“这哪是我们普通女青年,分明是白富美。按这个标准,他还不如直接找一个免费保姆更实在!”我安慰她道:“呵呵,你别激动,仁者见仁,你们女生还没上场呢,你们也有自己的标准呀。”
果然,后面被抽上来的一位卷发女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大堆话:“我心里住着一个‘10%先生’,他看起来大概比我高10%;我20多岁遇见他时,他的年龄也恰好大我10;他的薪水比我丰厚不止10%,饭量更是盖过我不止10%;他的知识面永远比我多覆盖10%;连人际关系都比我广泛10%;我欣赏他的体贴懂事,他会安排多我10%的时间去尽孝;爱我更是要比我爱他多10%;关键是他看起来要比我主动10%,生命力也要比我持久10%。爱是互相喜欢而非高人一等,我需要的完美先生只要比我好一点就够了,当这10个10%相加,他便是我生命中的唯一。”
这个“10%先生”是源自90后女生胡辛束在人人网上画的一组漫画,不想一经推出,便引起无数女网友的共鸣。“好有爱的‘10%先生’,真希望他在我生命中早点出现。”“只要每样比你好一点点,他便是你的完美先生。”
这下轮到在场的女生们欢呼了,掌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坐在我前排的有位瘦小的哥们,恨恨地说道:“简直是做梦,照着这个标准找老公,就等着当一辈子剩女吧。饭量和完美先生有啥关系?哼,我吃饭就是比你少,咋滴了?”
总之,那天的相亲会不算太精彩,但关于男女择偶标准的争论,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无论是“经济适用女”也好,还是“10%先生”也罢,剩男剩女们都坚持着自己的择偶标准,谁也不肯向谁妥协。可问题是,即使坚持这样的标准找到了对方,就一定能保证爱情完美、婚姻幸福吗?
我突然想起了两个有点冷的笑话。有一个男孩,要求找一个1.6米的姑娘。后来遇到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各方面他都很满意,但听说女孩只有1.59米,就分手了。还有一个女孩,要求男方必须是统招本科学历以上,结果有一个很优秀的男生就因为是自考大专文凭,被她残酷地拒绝了。
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择偶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电视节目里“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女孩,固然要受到大家的批判,但也不知不觉地影响了多少青年男女。可是,有了标准,有了要求,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单身?那么多人找不到幸福呢?
其实,爱情没有标准答案,不论是‘经济适用女’还是‘10%先生’,把他们当做择偶标准是不科学的;6000元也好,10%也罢,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在爱情里通通不适用。想想祖辈父辈们的爱情和婚姻,没有标准、没有要求、一穷二白,却风风雨雨数十年,相濡以沫相伴到老。时代虽然变了,但爱情和婚姻的价值不会变。唯有抛弃所谓的标准和要求,学会互相欣赏、互相赞美、相互关心、相互体贴,才能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和谐伴侣,才能创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