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24
【设计说明】
框架图示中有两张图,第一张是我以初中语文教师的视角绘制得“我的语文教学框架”图,第二张是我作为一名教研员,结合自己日常工作,借鉴李政涛教授的一场报告《高质量教研如何带动高质量教学》,制作得“我的语文教学教研框架”图。
一、我的语文教学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讲话告诉我们:教育的一切行为,其落脚点都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八字育人观上。我的语文教学框架呈现的是“融语文教育”课程建构模型图,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中心,以“五育融合、双线相融、全科融通”为基本理念,以阅读、写作、课堂、课程为抓手,努力让学生过一种读写思行的幸福生活。
(一)倡导大量阅读
大量阅读,可以润泽学生的生命!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力图以阅读去为学生搭建一架精神的天梯,去近距离领略精神星空之美。那些伟大的经典名著,就是人类最杰出的群星,我们推动阅读,就是在擦亮群星。
正如刘恩樵老师推广的“大阅读”,学生的阅读面要广、阅读量要多、阅读度要精。回望自己语文教学之路,关于阅读,有几点和刘老师的做法相似,但是没有刘老师做得深入持久有成果。
比如:设立班级图书馆,让学生每人从家里带两本书,组成,陷入,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共读一本书和阅读好书的质量;给予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通常是在午自习和晚自习前半小时;每学期共读两本课内名著,读完后,用随笔或是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刘老师隆重举行的读书报告会更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阅读;每学期都有日记本和专用的读书笔记本,但是没有为每个学生整理成作品集。
铭记刘老师的箴言:读了再说。读了,再说!
(二)推行每日写作
1.师生共写日记
作家曹文轩曾说过,日记是岁月的保险箱、日记是灵魂的密室、日记是忠实的朋友、日记是作家的摇篮。可以说,师生共写日记是构建师生良好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共写日记,旨在让师生养成坚持、积累的好习惯,助力自我的成长。
教育的引导,首先就是一种示范,不用太多说教,自己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教材的一部分。教师俯下身子去写作,学生站立起来欣赏。通过日记朗读课、日记点评课、日记辩论课、日记仿写课、赛读课等形式,塑造了学生细腻、真挚、热情的健康人格,师生彼此保持着人性的纯真与完满。
2.跟着课文学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好这个“例子”,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篇皆是精品,每一篇都是经过岁月淘洗后闪烁着光芒的经典,这些经典经得起多角度多层级的开掘和利用。
首先,立足“表达”,编组群文,教师需深读课文,敏锐地察觉到各个文本中的写作元素,确立“跟课文学写作”的课堂理念,从单篇的解析仿写逐渐走向编组多文本进行学用创写;其次,聚焦“转化”,开掘路径,可以通过学会分解观察对象、学会移情于“花”、学会“言情”技巧这三条写作路径,使学生的知、情、意、能等写作素养转化为学生的素养;最后,着眼“学用”,构建序列,从词语的积累、句子的学用、句段的学习到篇章结构的学习、风格意识的形成等,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最大化地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让学生进入到创造性学用的深度学习。
3.跟着名著、影视作品学写作
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生活处处皆语文,课外阅读名著、从影视作品中学写作是重要的一环。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为了尽最大的可能实现写作“可教”的部分,让写作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看得见”,我们就需要为学生寻找和创造相应的抓手。创造性开掘写作资源,给学生以真实的写作帮助,让名著、影视作品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需要教师自主开发教材、创造教材的勇气和智慧。
名著中英雄或者名人,他们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偶像,他们的事迹都可以激励学生奋勇前行,把自己的思想形成文章就是情感丰富的美文。比如课内的经典名著《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简爱》《骆驼祥子》等,可以聚焦人物、情节、或是环境,设置真实的情景任务,仿写、对话、表达,以提升写作能力;影视作品具有直观、生动的视觉冲击力,诸如《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将作品内容与学生习作训练相结合,学习其中的细节表现方法,学习影视情节的铺陈与伏笔,学习影视作品的拍摄角度与技巧等,从中提炼写作资源,引领学生边欣赏电影,边锻炼语言文字整合能力。
(三)构建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建设的过程,需要教师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四个维度审视课堂教学,立足课标要求,深入解读文本,发觉知识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快乐;根据认知规律,课堂运行规律,细化教学过程,循序渐进,良性循环,提高课堂实效;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经历体验,学会学习,收获成功,实现知识、生活和师生生命的共鸣。
“八字育人理想课堂”的基本操作六步是:第一步:激发引学。激发是关键,引学是目的。激发是启动,引学是起步;第二步:自主研学。落实先学后教,自主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研学是独立进行学习钻研;第三步:小组帮学。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小组结对帮学;第四步:班级展学。班级展示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输出,教师尽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评价质疑,教师的追问点拨,关注重点和关键;第五步:联系拓学。知识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学习;第六步:总结悟学。最好的学习状态是实现顿悟,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归纳总结。
(四)开发校本课程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课程是一扇大门,教师牵引着学生推开这扇通向世界的大门,等待学生继续探寻;课程是一粒火种,教师将以微弱的火种燃烧为火苗,最终形成智慧的熊熊火光;课程是一场地震,师生在课堂内外的剧烈互动震碎了心灵地壳,最终让生命的岩浆迸发。
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非常重要。每学期,我和课程组的同事,也可以是跨学科的老师,一起研究、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比如:书法(硬笔、软笔)艺术课程、电影课程、绘本课程、心理剧社等,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突出自主,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体现合作,让学生的学习既独立又互动;鼓励探究,让学生的学习由促动到能动。教师做服务者,铺路搭桥,创设情境;做合作者,充当伙伴,平等对话;做联络者,了解学情,沟通学路;做促进者,科学施教,激励成功。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在谈到“什么是教育真谛?”好的教育就应该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生活优雅者;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六有少年”,即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担、胸中有识、腹中有墨、手上有艺;好的教育就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二、我的语文教学教研框架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刘月霞副主任在报告中强调:教育大计,质量为本;质量大计,教研为本。教研与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体系,两者是相辅相成,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研质量的提升。
(一)把握前沿
一是抓重大会议。要想把握前沿,需要留心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上都有重大方向和重大前沿;二是抓政策文件。国务院、教育部密集出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都是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不同领域、不同专题上的具体化,蕴含着国家的需要、标准、方向;三是抓顶尖期刊。每个学科都有最好的期刊,把期刊上近五年来每一期的目录检索、了解、揣摩一下相关主题的文章,前沿就找到了。
四是抓代表人物。每个学科都有代表人物,他们就是风向标、引领者。把代表人物5年来在全国各地上过得课、做过得报告、发得论文、出得书、正在主持得课题了解清楚;五是抓年会论坛。每个学科都有年会和大大小小的沙龙、论坛。5年来,每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这个圈子的大咖正在热议、争鸣、讨论什么,就是前沿;六是抓立项课题。可以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5年来立项了哪些国家重点课题,或是各地的教科研课题,拉个清单,好好揣摩分析。
(二)清晰教研思路
统编教材界定的语文是化(别人的)语成(学生自己的)文。“化”和“成”是动词,意味着语文课不仅仅要教一些静态的文字知识、文学知识,还要活起来、动起来,变成语言活动课、语言实践课。所以,上语文课时,我们教师就应该特别注重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机会,让每个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表达。
我们教师需要脑中有课标,手里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做到清晰教研思路:清晰课标、清晰学生、清晰教学内容、清晰教学目标、清晰教学方法、清晰教学环节。教师细读文本,找到文本的语用价值和精神元素;再次结合课标,进行删减,找到文本截止和课标要求的相通点,确定教什么,要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还要了解学生的教学起点,确定恰当合适的教学方法,解决“怎么教”,搭建梯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开放生发的环境下抵达教学终点。
(三)设计高质量教研过程
高质量教研过程包括:集体备课、上课观课、组内议课、二度反思、教学重建。其中,二度反思好教学重建最重要,上课老师,听了这么多老师提建议、提问题,要反思有什么收获、启发,有哪些想法和做法可以进一步吸纳到后续教学中,这一步是千方百计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能力。每次教学和教研都是现场学习的机会,老师的倾听能力,以及对教学、教研资源的捕捉、利用、整合能力都要得到锻炼。
(四)实现教师自我成长
于漪先生说过一句话: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王欢校长这样说:只有教师好好学习,教育才能天天向上,只有教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教师成长,学生才有可能成长,教师幸福,学生才有可能幸福。 所以,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
教研是实现教师自我成长的有利途径,每一次教研都要葆有激情,找到突破方向,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自我的成长。一是践行“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二是做“四库”型教研员(读库、创库、课库、评库);三是修炼“五力”(专注力、倾听力、反思力、研究力、重建力)。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探索永无止境,理想教育永远在前方。我深知任何一种思考与实践的背后都是艰辛的努力,都需要忠诚和敏锐的心。 我的语文教学课程框架和我的语文教学教研框架还有诸多的不完善,无论是从行动上还是理论上,我们仍在实践、反思、锤炼和打磨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阅读与写作,思考与实践,责任与期待将使我的研究与实践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