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必有错,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都可以使之错误(根源),常说的一动不如一静。但人不可能不动,生存也好生活也罢,必然要你动(现实),天生就无奈,所以就没有完美(已知的结果),必有缺憾,当然也不会坏到哪去(需要我们按规律办事)。外在的不由我们决定,只有认知,积累经验,找他的规律(这规律的发现还需要人的灵感)。
还是说说通过锻炼能基本或粗略大概被我们掌握的。趋利避害,把风险降到最低,不得已中最优的结果(比如是人统一的价值观),决定人能不能做到有几个因素,本能,生理(包含身体心理),情绪,情感(情商,情感的需求),性格,意志力,信仰(哲学观),智慧。这些之间相互影响,摩擦,形成动态。
这个大动态的最终一定有个静,通俗就是底线,底线是不能动的,必须静。在底线上可以动,当然也是朝积极的方向动。有的事有时需要动结果利,所谓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动指行动,让刚才那些因素动起来,而不是这个动态停止,不运转。也可说需要某个因素立刻动,就得立刻动。而静指的是在大动态运转中,有时间思考,就该深思熟虑(这时脑袋思考是动,外边行动是静止),再行动。还有有的话你认为得说,其实可能还未看清问题,这时最好别说,静,沉默是金。从战术角度看,对峙阶段沈默,别人不知你的意思,找不到破绽,任别人乱动,我自胸有成竹,看别人表演,最后行动,胜算变大。
本能生理情绪情感这些的常态就是动态,根据环境,时间,人际关系,都在变化。性格,意志力,信仰,智慧的深层的常态基本是静。而我们修炼努力要做的,恰恰是让前部分波动小点,遇事时越冷静越好,调动后部分的好东西解决问题,后部分也恰恰是要每天让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动起来。
这些因素中智慧细分的话可以分出最多,有两大部分,一是人基本的智商,它又分为记忆力,逻辑能力,想象力,认知力等等。这些是天生的占主要的,也就是静的部分多,可以锻炼,动的少。当然这不能决定结果,这只是工具,不用等于没有,人生理的拖延懒惰,会限制你使用。
关于修炼,就是在行动中,锻炼,当然还得带着脑子缺一不可。又要行万里路,又要读书思考,一个是身体动,一个是头脑动,当然人不能一直总动,需要定期的缓冲和休息,这又是需要静。
智慧的本质最深层的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人说通灵,有人说状态巅峰,有人说觉悟,有人说通透,有人说是道,有人说是灵魂,有人说他至清至纯,有人说他混沌本源蕴含一切,有人说他本来无所不知,有人说他自带香气,有人说他照见五蕴皆空皆空……不管是哪个还是几个,都是我们普通人认为还不错的词汇语句。和普通人很远让你感觉又有希望很近,看过别的书说不用刻意寻找,每个人都有,抛开本能情绪性格等,他自己就显露了,总之还是有点玄。因为靠智慧深层之前的那些因素认识世界也还真是悬,已知公认的因果关系未必就是最真的真理,所以深层的东西尤为重要。他和动,静又有什么关心呢?且听下回分解,开个玩笑,说这句话是惯性思维,惯性记忆,还是幽默性格,还是什么,我认为也有那深层的东西上了我身。证明他是存在的。
存在即有,有即无,在有无间,静是结果,动是过程。那深层的东西一直就在那,在云端,静静的,当你相信需要时化作闪电,无形的波让你接受。而本能生理情绪情感性格恰恰是阻断器,干扰波。举例,当你为一件事大动肝火,和人争吵(记住没有人会真服你,只会记仇),再举例背地说人,满足自己的情感(你没想到听你的人也有这种情感需求,或立场利益转变时他会把你说的话告诉被说者,这是什么后果,宁可行动伤人,也要保持坏话的静),如果你锻炼好生理情感情绪,最好的结果也是本能动了一下,压制了情绪情感,还是有遗憾的。就像上面说的,抛开这些,压根就没有,那是多么的痛快。这个深层也就超越了动与静,到了更高境界。同时他又是我们普通人经历了太多太多动与静的磨合才有的超越。
网友评论